編者按:近年來,洛江區各中小學堅持立德樹人,推動文明校園創建縱深發展,通過創設良好育人環境、開展富有成效的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引導中小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即日起,區委文明辦、區教育局、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文明校園】專欄,展示洛江區文明校園創建成果。
文明是校園的內在靈魂,也是學校的魅力底色。作為“福建省首屆文明校園”,泉州第十一中學始終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和出發點,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旨,將文明與文化相融合,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全方位構筑文明校園創建體系。
深入黨建引領 加強黨風建設
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制定了“黨建+德慧教育”紅色動力工程實施方案,有效推進黨建“123”特色項目建設。
領導班子廉潔自律,團結協作。堅持“德慧并進 知行合一”的辦學理念,以“敦品 勵學 求真 創新”為校訓,依法建章立制,認真落實黨務、校務公開,實行民主管理,確保各項工作有效落實。
強化師德師風 打造過硬隊伍
圍繞“德慧教育”辦學體系,狠抓師德師風,積極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塑造教師良好形象。同時,按照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實踐、提升3·3”工作思路和教研活動357工作思路,加快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創新德育機制 提升德育實效
圍繞“慧心 慧美 慧智”三德教育,積極開展“明德 立德 弘德”活動,提升核心素養。同時,落實“德育常規十項考評”制度,形成德育工作“1234”工作框架,加強文明禮儀、勞動衛生等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積極開展文明處室、文明班級、文明宿舍、文明食堂評比等活動,形成共創文明校園的良好氛圍。深化已入選福建省中小學德育建設示范項目的“學生自我服務日活動”,不斷提高學生“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約束 自我服務”的能力。
堅持開展省級特色德育——十八歲成人禮活動,以青春、感恩、責任、理想為核心內容,不斷深化活動主題,創新活動形式,通過激發學生情感體驗進行教育。2020年成人禮還結合紀念“九一八”事變89周年,將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同青少年成長活動相融合,以莊嚴的儀式讓邁入成人行列的學生接受青春的洗禮,激發學生責任意識,教育學生知恩感恩,鼓舞學生勤于奮斗,為社會發展、祖國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拓展教育陣地 加強健康教育
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注意學科的德育滲透,通過國旗下講話、德育論壇、校園廣播、校園網、校刊以及課外活動等德育系列途徑,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邀請專家進校園,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青春期親子溝通等講座,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方結合”,形成管理育人、教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全員育人”立體網絡。課外時間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紀念館等公益性文化場所參觀研學,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以發展性和預防性為主,致力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做好連續15年開展“心理健康月”活動,心理影片展、女生講座、大型心理團體輔導、尋找心靈朗讀者、許愿樹等活動深得師生喜歡;疫情期間制定緊急心理危機干預預案,加強家庭教育指導,首先開通心理援助熱線,開展線上心理課、線上咨詢和講座《調整情緒,回歸當下》等;復學后及時普及身心調適指南,開展《生命之樹,向陽而生》等主題教育。學校榮獲“福建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稱號。
豐富校園文化 彰顯校園特色
以科技文化藝術節、體育節、讀書節等為載體,廣泛開展科技創新、體育、藝術等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和社團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通過開設航海模、機器人、電子百拼等科技活動,打造科技教育辦學特色, 2018年被評為“泉州市特色普通高中學校(科技教育特色類)”。
優化育人環境 建設美麗校園
對校園人文環境進行精心設計,設有宣傳欄、櫥窗、校園網、廣播站、名人名言塑像等文化載體,打造了傳統文化走廊、德慧園和洛源廣場等文化建設,“德慧”校園文化氛圍已蔚然成風。
泉州第十一中學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持續深入開展全國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校園創建先進校”,福建省“文明學校”“文明校園”“模范職工之家”“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五一勞動獎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泉州市“科技教育特色普通高中學校”“首批中小學藝術特色學校”“素質教育先進校”“德育工作先進校”“第二批中小學書法教育示范學校”等20多項榮譽稱號。
教育之路,任重道遠。志存高遠的十一中人必將乘著文明校園創建的東風再次揚帆起航,不斷積淀文化自信,強化理想信念,厚植文化內涵,彰顯辦學特色,齊心協力、砥礪前行,以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華誕,為推動洛江教育教學向前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陳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