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26日訊 前天,直到接到鯉城浮橋派出所民警的電話前,李先生仍反復撥打那個熟悉的號碼。可電話那端傳來的是機械的女聲:“對不起,您所撥打的電話暫時無法接通。”這下,李先生才模糊地意識到:和他聊了半個月的“律師”是個騙子。
47歲的李先生,日常就在家玩斗地主,家中開支靠妻子在工廠打工,月收入兩三千元。半月前,他接到一通歸屬地顯示為杭州的電話,對方稱,他是中華慈善基金會的律師,李先生中獎了。對方還說,每年都會有一個人中獎,中獎者能得80萬元,但去年的中獎者因審查沒通過,最終沒能領獎。李先生連說盡力配合調查。對方詳細詢問李先生的個人及家庭情況后,才掛斷電話。
想到剛參加工作的大兒子,而對方年紀輕輕便當上律師,李先生很感慨。
此后,每天,李先生都能接到這個“律師”的電話,談話內容主要圍繞他的家庭情況,時間長了,李先生對“律師”越發信任,“我當對方是朋友”。他也沒把此事告訴其他人。
5月20日早上,“律師”又打來電話:經多天考核,李先生通過審查,可領獎,但需先繳稅6萬元,逾期將無法領獎。李先生趕緊將家中全部積蓄12000元匯去。而不夠的部分,“律師”說延期三天。
李先生找朋友借錢。朋友聽完來龍去脈后,拉他要去報警。“不借就不借,干嗎這樣壞我財運。如果你敢報警,不如讓我去死。”李先生說。
截至23日9時28分,李先生共往“律師”賬戶匯去62300元。
李先生的妻子從親戚處得知丈夫借錢后,李先生仍聲稱對方是律師。她和大兒子只好在前天到派出所報案。
目前,浮橋所已立案。(海都記者 花蕾 通訊員 李紫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