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消除危房安全隱患,今年5月,鯉城在全市率先出臺工作方案,正式實施危舊房屋合作改造,在不改變產權歸屬前提下,實行先拆除整治后補償的方式,探索危舊房屋改造新模式。日前,全區首個危舊房屋合作改造試點項目——浮橋街道仙景街8號拆除騰空工作正式啟動。
全區首個試點項目啟動
拆除后擬建停車場
5月28日下午3點,記者來到位于浮橋街道仙景社區的仙景街8號,只見幾位工人正在忙著拆除門窗、電線和樓梯扶手等物件。浮橋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因該建筑周邊都是居民房,此次拆遷未使用大型機器,而是采取人工拆除作業,力求最大程度保障周邊居民人身和財產安全。”
據介紹,仙景街8號是一棟石混結構的兩層建筑,建于20世紀70年代,總建筑面積達512.48平方米。該建筑原來是仙景社區辦公樓,因年久失修,去年,經鑒定為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危舊房屋。街道社區第一時間停用該建筑,并設立危房警戒線、危房標志。
“這棟建筑的產權屬社區,經過鑒定,已經沒有加固的可能性。經過社區同意,將其納入合作改造。”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仙景街8號是全區首個危舊房屋合作改造試點項目,將在不改變房屋權屬的前提下,先對其實行拆除整治,接下來,將結合城市規劃進行重新開發利用,“先拆除整治,消除安全隱患,待重新開發后,再根據協議給予補償。”
據悉,此前,鯉城已組織對仙景街8號的權屬、現狀等證據進行確認及公證,“目前,由街道組織拆除,初步規劃建設便民停車場,以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浮橋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全市率先出臺工作方案
創新危舊房屋改造
仙景街8號的改造開啟了鯉城對危舊房屋合作改造的序幕。今年5月,《鯉城區危舊房屋合作改造實施方案(試行)》(簡稱《方案(試行)》)在全市率先出臺,對鯉城轄區范圍內存在安全隱患且沒有加固可能和必要的危舊房屋進行合作改造。
《方案(試行)》明確,危舊房屋合作改造遵循自愿原則、先行拆除原則、可調整原則以及合作運營原則。即在房屋產權人(或受產權人委托的實際管理人)自愿、完全知情的基礎上,不改變房屋權屬的前提下,對房屋采取權屬現狀等證據登記確認保全,實行先拆除整治,根據實際情況對地塊予以合作利用,等規劃建設或開發利用時再給予補償。
危舊房屋合作改造由區住建局牽頭負責,按照屬地原則,危舊房屋所在街道辦事處作為危舊房屋合作改造實施單位,負責危舊房屋現狀確認及協議書簽訂等工作;鯉城文旅投資集團作為危舊房屋合作改造業主單位,負責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測繪、公證、拆除等服務工作,以及危舊房屋合作改造的相關策劃、運營、中介服務費用撥付及相關檔案資料保管等工作。
空間騰出后,結合城市規劃建設要求,業主可自愿選擇按相關管理規定合作建設公共停車場、商業配套設施或綠地公園等。如業主選擇自主運營的,由其辦理相關手續進行規劃建設,相關部門應給予支持;自愿委托鯉城文旅投資集團運營的,由鯉城文旅投資集團與其商洽租賃事宜,簽訂相關租賃協議。
目前,在市、區兩級的共同推動下,計劃對位于鯉城轄區的97棟市級國有資產中存在安全隱患的房屋進行分類處置,計劃先行開展中山路、西街周邊10余棟危舊房屋工作合作改造,其中,帽巷10號、古榕巷56-17號以及縣后街51號,擬于近期拆除。(郭巧燕 李淑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