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龍街道赤土社區的紫橋西街路內,有一座占地2畝的百年古厝,以往社區居民路過此處都要掩住口鼻、加快腳步,因為古厝被出租為廢品收購站,堆滿雜物、廢棄物,氣味更是難聞。但最近,這座古厝發生了大變化,成了社區居民最喜歡去的地方。
近日,記者走進這座古厝,只見門口處掛著“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的牌子,古厝內外寬暢明亮、干凈整潔,設有戶外健身器材、聊天室、棋牌室等場所。“每天晚上,我們都喜歡到這里來跳廣場舞、泡茶聊天。”社區居民許天從說道。
改造后的古厝
而5個月前,這里可是另外一番景象。赤土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道,這座古厝早已沒有人居住,房東將其出租作為廢品收購站,由于缺乏維護、雜物堆積再加上異味等問題,古厝不僅存在安全隱患,也影響社區環境,干擾社區居民正常生活秩序。
為解決這一問題,社區工作人員積極與房東溝通,在征得其同意后,由社區牽頭對古厝進行改造,“我們將廢棄物全部清除,并重新修繕。”金龍街道赤土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道,改造完成后,社區老年活動中心搬遷至此,成為社區居民休閑好去處。
社區治理需要“繡花功”,這座古厝從人人嫌變成人人愛,靠的就是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最近,社區里的古龍南路亮了起來。“之前整條路都是暗的,行人和車輛路過都只能依靠沿街店面的燈光照明。”工作人員介紹道,為了方便社區居民出行,社區將原本破損的路燈全部拆除,并重新安裝了15盞太陽能LED燈,目前這些路燈已全部投入使用。
此外,今年該社區還在轄區背街小巷及菜市場安裝了30個監控探頭,并在社區警務室設立監控室,安排2組人員24小時值班監控,切實提升社區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面對社區居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社區工作人員認真積極動腦筋、花心思。鯉城區第三中心小學校門口位于南北二路渠邊上,由于路寬限制,校園周邊亂停車現象日益嚴峻,違章停車不僅影響市容市貌,還容易造成視線阻擋引發交通事故,為社區居民所詬病。
在與學校溝通后,社區充分利用學校門口的兩塊空地,設置可移動綠化帶,圍成兩個電動車臨時停車點,“圍起來后,機動車無法在路邊臨時停靠,也就不會都堵在校門口。”工作人員介紹道,騎電動車的家長則可以停在這兩個停車點內,接送孩子也更加安全。
“文明社區建設,還需要積極發動群眾,共建共享,群策群力。”工作人員表示,接下來,社區將繼續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并加強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質和環保意識,讓居民參與到文明社區創建中,打造更優質的社區環境。(賴良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