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泉州市惠女菱溪引水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完成了項目環評審批。“審批既依照流程又能采取靈活方式,節省了不少時間,辦事人員也很熱情。”對于此次環評審批,項目經辦人車建生表示很滿意。
環評審批的提速增效,得益于“放管服”改革的深化。自去年8月以來,泉州市環保局先后出臺兩份文件,從規范資質管理、強化編制質量、量化編制時效、嚴格責任追查等方面入手,以規范環評中介服務為突破口,細化環評自由裁量權實施標準,以強化監管促服務提升,讓環評中介環節跑出“加速度”。
明確時限提高環評編制時效
泉州市環保局環境影響評價科科長陳穎鋒介紹,根據去年10月出臺的《泉州市環境影響評價中介服務工作規范》,除特殊項目外,對不需要開展不同季節監測或調查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編制時限原則上分別控制在環評中介服務合同簽訂生效起40個和15個工作日內;而對建設項目環評文件通過技術審查,需進一步補充修改完善的,修改并二次提交的時限原則上也限制在7個工作日內,極大提高了環評編制時效。
重點項目環評,還可享受“綠色通道”服務。對縣級以上(含縣級)重點建設項目,市環保局要求以重點項目報批或開工的時限要求,集中技術力量、提供重點服務,保障重點項目如期順利報批。同時建立重點項目環評中介服務合同報備制度,要求環評單位在合同簽訂5個工作日內,應向負責審批該項目的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報備,以深化對重點項目的跟蹤管理。
對此,車建生深有感觸:“作為2017年省、市重點項目,泉州市惠女至菱溪、黃塘引調水工程涉及惠安、泉港、洛江、臺商投資區,要辦的審批事項很多。如果不是市、縣環保部門全力協助,很難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拿到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
建立嚴格的考評通報制度
審批提速的同時,對環評中介機構的監管也更加嚴格。“新的文件不僅要求在泉工作的環評單位建立、健全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質量把關內審制度,將責任落實到人,對環評中介機構承接業務、資質管理、服務收費等也作出相應規定。”陳穎鋒介紹,市、縣兩級環保部門自2009年起建立了環評文件編制質量考評通報制度,對存在嚴重違規行為或環評工作質量差的環評機構,在全市通報。同一環評中介機構一年內出現三次以上(含三次)被通報批評,將被要求進行限期6個月或一年的整改,整改期限內不得在泉承接業務。
嚴格的考評通報制度,效果立竿見影。在去年第三季度考核通報中,2家環評中介機構因環評文件編制質量問題受到通報批評,在行業內起到警示和舉一反三的效果。2016年第四季度的考核通報中,市環保局所審批的8份環評報告書文件,專家技術審查評分均在70分以上,所有項目均一次性通過專家技術評審。(記者 謝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