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急救水平猶如醫院的 “門面擔當”,是衡量一家醫院整體服務水平的關鍵指標。它不僅考驗醫院在緊急狀況下的快速響應能力,更體現出醫院多學科協作、資源調配以及專業技術的綜合實力。
近年來,惠安縣醫院急診科始終秉承“與時間賽跑 為生命護航”的理念,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堅決做守護周邊群眾生命健康的堅強后盾。
院部督查 確保高效服務
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積極推行院部下科室制度,全力保障急診科服務質量。院部安排一位院領導攜手一位醫療值班組成值班團隊,每日在急診科現場開展督導工作,一旦發現諸如病人收治流程不暢、患者在急診搶救室留置時間過長等問題,立即現場協調,簡化流程,使得問題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妥善解決。
協同急救 搶救爭分奪秒
惠安縣急救調度中心掛靠惠安縣醫院,總醫院15家成員單位全面布署院前急救調度系統,統籌調配惠安縣各區域內急救車輛及人員出診、轉送,協同調配各鎮急救車輛資源,上下聯動,構建分片區急救圈。醫院在各鄉鎮均設急救分站,通過科學調度協調救治,縮短患者的急救時間半徑,便捷轉運轉診,大大提高縣域急診急救能力。
院內聯動 提升服務水平
充分發揮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呼吸中心、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快速救治通道等急救體系建設作用,加強院內急診急救合作,快速組織、快速反應。建立針對多發傷、急性心梗、急性腦血管病、急腹癥等危重病人的快速搶救通道,以急診科為前沿,早期快速正確處置,診療處置規范化、流程化,為患者提供及時、高效的救治服務。
建立急診搶救—ICU連貫性一體化工作機制,暢通急救綠色通道,縮短患者從搶救室轉診到ICU的中間環節時間,保證危重患者在搶救室進行初步搶救后,第一時間轉入ICU,使危重癥患者的救治變得更為順暢和快捷,保障危重癥患者院內治療的連續性、系統性。
精鑄隊伍 保障診療質量
醫院急診科與聯勤保障部隊第910醫院構建醫療聯合共建體系,充分利用聯保障部隊第910醫院醫療優勢,以技術支持、人才交流、專科協作為核心,在學科建設、質量管理、急診急救、科學研究等方面,持續提升我院醫、教、研整體綜合水平和服務能力。
大力支持醫生外出參觀學習,參與各類行業交流活動,博采眾長,為促進急診急救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輪流選派醫生輪流前往國內各大知名醫院進修學習,接觸前沿醫療技術與先進救治理念。此外,創新性建立急診、重癥醫學輪轉學習制度,強化急救技能培訓。急診科醫生定期輪轉ICU,提升處置危重病人綜合能力。通過集中培訓、上級帶教、駐院學習、模擬演練等方式,提升全體急診科醫務人員的處置危重病人的綜合能力。
急診統一配備3 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經規范化培訓合格的具備扎實專業知識與豐富實踐經驗的護士,在患者救治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護理服務。
升級設施 改善就醫環境
進一步改善醫院急診科就診環境,提升醫院急診急救水平。醫院在原有急診科的基礎上新建一棟四層急診大樓,并于2024年投入使用。新急診大樓建筑面積近3千平方米,建筑及設備總投資5000余萬元,主要建設項目包括內科、外科、兒科急診室、搶救室、EICU、手術室、留觀室、輸液室,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等急診急救綠色通道,全面提升急診救治環境。
應急演練 提升應對能力
醫院不定期舉辦緊急醫學救治應急演練活動,進一步提升醫院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高效、有序地開展醫療救治工作,通過模擬真實場景,檢驗醫院各科室間的協同救治能力和應急反應速度,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和流程,提升醫護人員的應急處理水平。
綠色通道 暢通生命之路
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創傷、急性腦卒中、危險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等急危重癥患者,以及高危孕產婦、三無人員等特殊群體而言,救治工作刻不容緩。醫院始終堅守 “先救治,后辦理相關手續” 的原則,爭分奪秒,確保他們在最短時間內即可獲得及時有效的救治,并迅速被護送至相關科室,全力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
信息助力 驅動急救升級
信息化建設是提升急診急救水平的重要保障。目前,醫院正全力完善急救信息化建設,通過擴展提升縣120急救中心調度功能,建設急救急診系統,使院前急救與院內急診信息即時互聯互通,實現“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提升急救效率;通過建設急救會診系統,讓院前急救醫生可即時得到院內技術力量支撐,快速發起危重癥患者到院后,第一時間爭取多學科搶救;急診五大中心建設將依托急診信息管理一體化平臺,實現數據上報。
通過一系列信息化建設舉措,醫院正致力于構建集縣 120 急救中心調度、院前急救、檢查、轉運、院內危急重癥救治為一體的急診急救協同服務體系。
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惠安縣醫院急診科將繼續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用實際行動詮釋“急救先鋒”的責任與擔當,全方位守護周邊地區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為構建健康惠安貢獻堅實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