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在市縣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下,惠安縣崇武古城活化利用工程項目指揮部全體人員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加班加點,忘我工作,推動古城活化利用工程項目取得新的進展。
項目首期征遷工作成效可喜
11月7日,是崇武古城活化利用工程項目征收第一時段第一天。截至當天,該項目已有137戶征遷戶簽約并全部騰空房子,發放貨幣補償款1050萬元,項目首期征遷對象僅余4宗未簽約,征遷工作成效可喜。
成績的背后是崇武古城活化利用工程項目指揮部全體干部耐心細致的工作。為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大家全情投入,充分利用工作日、晚上、中午、周末等時間,深入被征收群眾家中進行預簽約,逐宗逐戶明確權屬、面積、地類、補償等信息,用心用情做好群眾工作,有力有序開展征遷工作。
“在做群眾工作時,有的對老房子有感情,不舍得拆;有的不理解,‘我們生活了幾十年了,活化做什么?’面對各種情況,我們都是用心用情,講政策、談情懷。”征遷組工作人員張澤亮也是在古城長大的,能理解鄉親對古城的感情 ,“我也相信,古城活化會讓大家守得住鄉愁、看得見未來。我對這里有憧憬、有期待。”
“大家不分職級、緊抓快干、攻堅克難,一遍遍地梳理方案條款,一步步地測算相關數據,一次次地入戶動員、會商總結。”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工作組全力付出,群眾積極支持,才使得項目征遷順利推進。
讓崇武古城“活”起來,守護好我們共同的歷史記憶和厚重鄉愁。這不僅是崇武人的渴盼,更是所有惠安人的心愿。11月7日,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東升實地了解房屋征遷騰空情況,組織召開崇武古城活化利用工程項目指揮部工作碰頭會時就強調,這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程,項目建設各職能部門要一以貫之、久久為功,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全力以赴推進崇武古城活化利用各項工作。
據了解,該項目的征收第一時段為2022年11月7日至12月31日,第二時段為2023年1月1日至2月8日。
試驗段24根管線順利入地
為堅守傳統風貌傳承,以最小“試錯”成本,確保崇武古城活化利用工程項目達到預期目的,項目指揮部劃出以城隍廟區域作為試驗段先行試行。整治后的試驗段將接受社會大眾、專家學者點評,完善后作為樣板指南。
該試驗段長約60米。經過多輪會函、征求群眾意見、邀請專家論證,確定初步試驗方案。目前,已完成舊給水管更新、雨污水分流及架空的電纜、通訊管落地施工,并采用舊花崗巖條形石磚完成了地面鋪裝。
“7月19日開始進場施工。由于街巷兩側房屋多是土結構、石結構,安全隱患較大。我們對兩側房屋基礎打鋼管樁進行基坑支護、上部搭設防護棚,同時設置監測點,對周邊房屋進行沉降、傾斜監測,確保房屋和施工安全。”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基坑土方開挖、地下管線預埋時又發現,巷道原本2.5米寬,但兩側房屋石基礎占用中間道路,實際只剩約1.5米寬能埋設各類管線。如何解決?“從開始的爭執不下,到召開幾輪磋商會,最終達成共識,特別不容易。這個過程得到各管線部門的支持和理解。” 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該項目污水、給水、雨水、電力、通訊以及路燈和監控線管等共計24根管線全部埋入地下管道,順利完成了管線入地。下階段,該試驗段還將進行兩邊建筑立面整治,按照修舊如舊、保留古城傳統風格的方式進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