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來,惠安縣聚焦用好用活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積極探索聯動機制,整合各方資源,調動各方力量,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作用,扎實開展一系列層次多元、形式多彩、場景多樣的宣講活動,將黨的二十大宣講送入尋常百姓家、沁入百姓心,全面掀起黨的二十大精神強大宣講聲勢。近日,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下發《關于宣傳推廣惠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經驗做法的通知》,向全省宣傳推廣惠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經驗做法。
10月26日,惠安縣舉辦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講+文明實踐”“三下鄉”示范活動,運用“理論+閩南語”“理論+故事”“理論+文藝”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全面宣傳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新戰略、新要求。
注重抓早動快
迅速掀起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熱潮
精心謀劃部署。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及時召開動員部署會議,制定下發宣講工作方案,開展集中備課和試講活動。“縣、鎮、村、點”四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網絡上下聯動、積極跟進,組織開展一系列專題集中學習研討活動。
組建骨干力量。整合組織、宣傳、農業、教育、黨校等部門優勢資源,遴選一批政治素質強、工作作風實、表達能力好、群眾公認度高的優秀黨員干部組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志愿小分隊,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對象化、分眾化、通俗化宣講。
發揮頭雁效應。縣委、縣直和鎮黨委主要負責同志深入掛鉤聯系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采用“理論宣講+閱讀活動+交流研讀”模式,帶頭開展“領學一篇理論文章、分享一篇學習心得、進行一批疑難解答”等學習研討活動。
10月20日,在螺城鎮東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區干部群眾共學黨的二十大精神。
注重閉環聯動
實現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廣泛覆蓋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傳黨音”。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及時收集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需求清單100多條,精準開展“點對點”宣講活動112場。同時,每周至少舉辦1場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交流活動,通過大講堂專家授課、育空間學習研討、閱空間讀報告等形式,讓黨的聲音與群眾“面對面”“零距離”。
10月25日,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大講堂舉辦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宣講會,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制茶工藝大師溫文溪作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宣講及心得分享。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響政策”。通過“村村響”廣播和LED電子顯示屏等宣傳陣地,及時向村民播報、宣傳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新時代文明實踐點“講故事”。在縣行政服務中心、薯花文明小站、新華書店等市民聚集的公共場所設立6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邀請“百姓名嘴”深入實踐點開展“微宣講”活動60場(次),建起群眾身邊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站。
10月24日,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新華書店(禹洲店),開展黨的二十大報告解讀會。
注重形式創新
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走新走心”
豐富“文藝+宣講”形式。在中心(所、站)開展形式多樣文藝宣講,精心籌劃舉辦“大學習大宣講大創作”主題活動,組織創作《頌歌獻給黨的二十大》《夸夸錦豐新氣象》等系列文化文藝宣講作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唱出來”“演出來”“展出來”。
創新“一線+宣講”模式。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組織開展“福小宣·‘泉’民講·‘惠’明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講活動138場次,舉辦“微宣講+文明實踐”主題“三下鄉”活動,累計受眾達2萬余人次,把宣講主陣地從大會場、報告廳搬到基層一線。
10月20日,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育空間,舉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交流會。
拓展“新媒體+宣講”渠道。把全縣媒體平臺納入文明實踐陣地,依托惠安廣播臺(FM94.5)、“惠安速報”“文明惠安”微信公眾號和“惠安速報+”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出理論《電波課堂》3期、“云宣講”短視頻6期,《聚焦黨的二十大》等專題宣傳200余篇,助推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聲聲入耳、形勢政策句句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