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產業的繁榮與發展離不開雕刻創意和技術的更新,更離不開版權的保護與應用。惠安素有“中國石雕之都”、“中國民間藝術(雕藝)之鄉”的美稱,是全國最大的石雕石材集散地。惠安石雕歷經1600多年歷史積淀,其出神入化的創作技藝和形神兼備的藝術風格享譽海內外,并于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惠安縣立足版權保護對石雕產業發展和雕刻藝術傳承的重大意義和重大作用,積極探索,創新求進,歷經多年的實踐摸索,其推進版權保護,助力石雕雕刻藝術傳承的“惠安路徑”日漸清晰,成效頗豐。
做實“三個強化” 夯牢版權保護工作基礎
版權保護工作是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謀劃、強化協作。強化頂層設計。成立惠安縣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十三五”“十四五”時期知識保護和運用規劃,明確指出版權保護工作目標、任務、舉措和實施藍圖,確保版權保護工作有的放矢、有序推進。
強化服務鏈條。先后制定出臺《石、木、玉雕作品版權保護工作方案》《石雕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成立石、木、玉版權登記服務中心,打通石雕作品版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切實保障大師創作成果的合法權益。共計2139件作品通過版權登記。
強化執法保護。出臺“侵權”舉報獎勵辦法,通過群眾舉報、市場巡查、長期監控、網絡檢視等方式,積極拓展“侵權”案件線索的來源,通過案件查處,從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調解等環節完善版權保護體系。
中國(惠安)國際雕刻藝術品博覽會
做實“三大助力” 提升版權保護工作水平
當前,我國正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版權保護刻不容緩。惠安縣從國家戰略高度和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出發,著眼政策、人才、科技三要素,不斷提升版權保護工作水平,助力雕藝產業有序發展。加大政策助力。出臺促進石雕產業發展扶持措施,在項目用地、財稅金融、品牌創建、企業上市、市場開拓、參展參評等方面對版權保護示范企業進行獎勵和扶持,五年多來已兌現扶持資金2000多萬元,有力促進企業自覺增加版權保護力度。實施人才“港灣計劃”和“雕藝產業領軍人才培育工程”,采取成立知名美院(惠安)雕藝人才工作站、院企聯合創建實踐基地和鼓勵推薦優秀雕刻人才參與國家、省市大師評選等形式,培育一批有版權保護意識的行業帶頭人和技術能手。
近年來,榮廣雕刻藝術研究院、福建鼎立雕藝設計研究院、南派雕刻藝術研究及中央美術學院雕塑教學實踐基地先后在惠落地,擁有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石木雕藝術大師、玉石雕藝術大師、青年玉石雕專家12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工藝美術名人88名,市級工藝美術大師62名,初、中、高級工藝美術師1000多名。三是科技助力。成立產業技術戰略聯盟和5個專項攻關小組,加快引進和研制現代機械設備,推進雕藝產業生態化、低碳化、高端化發展。
第三屆全國影雕創作現場技能大賽
做實“三項工程” 擴大版權保護工作影響力
版權保護工作要有影響、見實效,就必須在示范雕藝企業上有所作為。惠安縣強化對版權保護示范雕藝企業的政策疊加效應,形成強有力的政策組合拳,推進雕藝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實施“引睛”工程。線上,組織福建九匠九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等雕藝企業,參加“央視網選”“泉州板塊”電商平臺直播帶貨活動,為雕藝企業開辟宣傳營銷交易新渠道。線下,成功舉辦第6屆中國(惠安)國際雕刻藝術品博覽會,吸引100多個國家雕藝企業、700多名專家學者參與商貿洽談、學術研討,推動雕藝企業從小規模向大體量發展。
實施“精品”工程。組織鼎立雕刻、墨明石刻、美才雕藝工作室等8家企業28件作品參加泉州市第三屆文創展,組織13家雕藝企業、26件作品參加2021“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榮獲4金6銅7銀。其中,鼎立雕刻的《攻堅》《追夢》亮相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獲得省委宣傳部通報表揚。
實施“文化+”工程。以雕藝文創園為龍頭,整合提升山霞至崇武道路兩側雕刻企業“前店后場”,建設霞飛影雕觀光工廠、日晟雕刻體驗工坊,形成雕藝+旅游的“點、線、面”。鼎立藝術館、藝苑雕刻等石雕企業每年接待游客超過5萬人次。
大型雕塑《追夢》亮相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啟示與思考
惠安縣推進版權保護工作的生動實踐,為新形勢下如何創新做好版權保護工作提供了新路徑、開拓了新思路、帶來了新啟示。
促進產業創新發展。要因勢利導,通過資金補助、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扶持,以及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不斷為企業發展賦予更多的科技能量,助力工藝企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多層次品牌塑造。要充分利用網絡、微信、廣播、報紙雜志等主流媒體,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辦、公信力,大力宣傳打造大師品牌和特色區域品牌,弘揚工匠精神,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加強對外合作交流。要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注重“引進來”“走出去”,搭建工藝美術交流平臺,支持舉辦大型賽事,參加國際藝術論壇、大型高峰會議,讓國內外工藝美術人才、技術和產品進行交流、對接合作。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用好“人才港灣計劃”扶持政策,吸引高層次專業人才、創新型人才落地地方創新創業,培養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藝人才隊伍,為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傳承與振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