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船對老人有著特殊的意義
心愿 整理傳承造船技術
和其他的傳統技藝一樣,傳統造船技藝也少有人學習了。王炳輝說,以前他們村就有很多人會這門技藝,但到現在,整個凈峰和周邊的小岞,能制作一艘完整木船的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這種手藝,枯燥辛苦,又不像工廠上的流水線可以大批量制作,掙的錢不多,愿意學的人越來越少了。”老人說,他文化有限,不然倒是想將造船的方法整理出來,作為鄉土的東西,讓有興趣的后來人嘗試學習傳承。
如今,讓老人覺得惋惜的是,從泉州這個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起航的福船,已經愈發稀少了。“我們現在說的鄭和下西洋的船,比現在我們能造的木船還要龐大,有的甚至幾十米、上百米長,5個甲板之多。”談到古船,不善言辭的老人,有些激動。也因此,老人很想制作更多的船模,留住那份記憶。
(記者 廖培煌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