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梅霞是個惠安女,也是一位母親。有著兩個孩子的她,還是當地有名的開客棧的“女老板”。昨天是母親節,她和母親、孩子們吃了個飯后,又開始忙活起來。
10年前的一天,從惠安石雕廠普通學徒成功躍級到了管理層的曾梅霞,一個月就能領到4000多元的工資,這比普通的雕刻師傅拿得還要多,那時的她才26歲,可是,她卻把工作給辭了。
在上世紀90年代,石雕生意,開始在泉州惠安地區興旺起來。當地不少漁民們紛紛選擇放下手中的漁具,往石雕廠里闖,畢竟,這對于大多數收入只有千把塊錢的漁民來說,誘惑實在大。可作為當地普通的惠安女,曾梅霞可不這么想。
作為一名80后的惠安女,曾梅霞身上一直保留著傳統惠安女的樸實與勤勞,并且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活潑性格。
90年代末的時候,惠安崇武古城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當地的民俗文化也被不少攝影師作為題材創作。
生性開朗的曾梅霞不但喜歡拍照,與這群攝影師們打成一片,并開始無條件幫助他們,“當翻譯,與當地的惠安女溝通。”
一張滿意的作品,往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可在食宿方面,他們只能屬于“門外漢”,有錢也沒辦法使。
為了這件事,曾梅霞也苦思了好一段時間,最后將自己家的3個房間作為攝影創作基地,提供他們食宿。她說,“手上的資金實在少得可冷,根本沒有能力大力翻修,后來在這些‘藝術家’的提議下,她開始利用村民們廢棄的家具和農具作為裝飾品,來廢物利用。”
“有高人指點,就是不一樣。”曾梅霞后來回憶稱,這種別樣的文化氣息讓越來越多來這里創作的人,紛紛上門預約。要說第一桶金,還得感謝他們。后來,這些攝影作品不斷在各大報紙和刊物上發表。
10年過去了,已經有著兩個孩子的曾梅霞,依然開著客棧,經她手上接待的游客達到了10萬人之多。在經營上,從當初的3間房間擴增到了9間客房,再后來,她又利用自己的房子和村民的3幢老房子打造成民宿,現在,位于大岞村海邊的一座“惠女風情園”又展現在了游客面前,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記者 李劍準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