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上午,在南安豐州烈士陵園,兩位山東籍烈士孫晉清、曹學利,首次迎來千里之外家鄉親人的祭掃。
這次祭掃也是兩家人三代60多年來的期盼。巧合的是,兩位烈士在陵園比鄰而居,他們的家人不約而同地在同一天祭奠。
昨日,記者聯系了兩位烈士親屬,聽他們講述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
“因為父親的一句話,叔叔參軍了”
孫晉清,1935年出生,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陰平鎮小南莊人,生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炮610團四連無線電員,1957年4月28日犧牲。
“叔叔參軍了,我的父親傷心了一輩子。”孫晉清的侄子孫中東說,孫晉清參軍是他父親提議的。
“那年,我父親在老家鄉政府門口的征兵現場幫忙,當時,叔叔也在現場,父親便讓叔叔也去參軍,沒想到叔叔當場就報名了,當天體檢通過就離開了家鄉,甚至沒來得及跟家中的父母告別。”孫中東告訴記者,沒想到,這一走就是永別。叔叔犧牲后,父親和爺爺奶奶傷心不已,他們只知道叔叔安葬在福建。
為了找到孫晉清,孫中東的父親曾多方打聽,了解到弟弟可能在福建漳州,他便從山東趕到漳州尋找,但沒有結果。
“我父親很少提到叔叔的事,怕觸動內心的傷心點。但直到父親去世前,他都在為找不到弟弟而遺憾。”孫中東說,尋找叔叔的任務從此落到他的肩頭。他曾到老家民政局查詢,也在烈士英名錄查詢,但都找不到叔叔的安葬地。而后,他還通過打電話、寫信等方式,與福建省、漳州市的相關單位咨詢、求助。
2022年10月14日,山東省烈保中心還發布信息,請求擴散,尋找烈士孫晉清。
“大伯走后,奶奶時常站在村口等待”
曹學利,1934年出生,山東省泰安市新泰新汶街道黑峪村人,生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82師軍士教導營三連戰士,1956年7月8日犧牲。
曹學利的侄子曹丙濤告訴記者,曹學利是家中的長子,有四個弟弟、兩個妹妹。“之前,大伯在老家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他每天下午下班,奶奶都會在村口路邊迎接。”
1955年,曹學利入伍參軍,跟隨部隊到處輾轉。1956年,部隊傳來消息,曹學利犧牲。家人只知道他是在福建作戰受傷,治療一段時間后無效才犧牲,但埋葬的具體地址并不清楚。
曹丙濤說,大伯走后,奶奶有時又會到村口站著等待,希望奇跡出現,能再次看到熟悉的身影。但這個愿望直到奶奶臨終都未能實現。家中與大伯相關的不過是一張相片和一塊“英雄門第”的木牌。
“當聽說找到安葬大伯的地址后,家中的長輩都激動得流淚。”曹丙濤告訴記者,這次,88歲的二伯堅持要來見見自己的大哥。
志愿者接力為烈士尋親
據悉,孫晉清的墓碑上,名字被誤刻為“孫普清”,且籍貫也只有小南莊是準確的。而曹學利籍貫里的“黑峪村”也被誤刻為“里裕村”。
兩位烈士能尋親成功,就要提到“我為烈士來尋親”福建分隊、泉州市東南公益協會志愿者王玉茹。她與相關部門、山東的志愿者接力配合比對核實,才為兩位烈士找到親人的。
5日上午,在王玉茹等人以及南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豐州鎮武裝部、旭山村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自山東的兩撥烈士親人先后來到南安豐州烈士陵園。兩家人也從老家帶來家鄉的特色美食作為祭品。這次祭掃也完成了兩家三代人60多年的期盼。(記者 陳江濤通訊員 楊良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