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區衛健系統主動融入社區“黨建+”鄰里中心建設,圍繞“病有所醫”,積極推動鄰里中心醫療服務站點建設工作,通過不斷完善基層醫療服務功能、改善基層就醫環境,切實提升社區“黨建+”鄰里中心醫療服務能力,努力打造“一刻鐘”便民、便捷、優質、高效的社區衛生健康服務圈。
在城東街道東星社區“黨建+”鄰里中心,一個面積約30平方米的“健康小屋”深受轄區群眾歡迎,這里成為上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服務的重要平臺。據了解,在區衛健部門的推動下,東星社區與城東/華大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協作共建,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選派優秀醫師定期到社區衛生健康服務點進行常見疾病問診,開展健康評估和健康宣傳指導。問診前,社區還會通過微信公眾號、社區服務群等渠道進行問診項目預告,方便群眾根據需要前往就診。
“社區在推進‘黨建+’鄰里中心建設時,摸排出一批閑置空間,打造包括‘健康小屋’在內的一批近鄰服務空間。”東星社區居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社區還將與衛健部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深入探索,推動更多形式的診療服務進駐鄰里中心,讓群眾“小病不出社區”。
東星社區“黨建+”鄰里中心“健康小屋”是豐澤區推進社區“黨建+”鄰里中心“病有所醫”功能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豐澤區依托“黨建+”鄰里中心建成的衛生健康服務站點,堅持試點先行、分批推進,推動“黨建+”鄰里中心集約并逐步實現衛生健康服務“十二個有”目標:有一家溫馨的社區衛生服務站(點),有一支貼心的家庭醫生團隊,有一套暖心的醫療專家下沉巡診坐診機制,有一間實用的“健康小屋”,有一臺便捷的自動取藥機,有一條省心的衛生醫保專網,有一張舒心的家庭康復病床,有一位負責的防疫專員,有一批熱心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員,有一家示范的健康餐廳。截至2023年4月,全區已有14個“黨建+”鄰里中心通過市、區兩級審核,醫療服務載體和服務內容均達到一定的配備標準。
下一步,區衛健系統將持續推進各街道社區“黨建+”鄰里中心醫療服務站新建、改建及修繕工作,完善各服務站點“十二個有”醫療服務功能,通過開展健康宣傳日系列活動、健康體檢為載體,力促上級醫療資源下沉,助力社區治理提效增能,將“黨建+”社區(鄉村、園區)鄰里中心的衛生健康服務站點,提升和打造成醫療服務功能較完善、“有溫度、服務優、鄰里贊”的星級暖心醫療服務站點,提升群眾對基本醫療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