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豐澤區超前布局、換道超車,加快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優二進三”的步伐加快,第三產業比重居全市縣(市、區)最高,強健高質量發展“筋骨”,基本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高新技術產業為引擎、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2016-2020年全區GDP年均增長7.4%,三次產業結構從2015年的0.29∶30.94∶68.77調整為2020年的0.22∶19.47∶80.31,成為全省第四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80%的縣(市、區)。
產業發展邁向高端化
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是經濟朝高質量發展轉變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為打通轉型升級關鍵“脈絡”,匹克集團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依托自主研發的“態極”科技,開發出跑步鞋、籃球鞋等系列產品,入選2020年度“第一批福建省工業和信息重點新產品推廣目錄”。事實上,不止匹克,類似的賦能煥新,已在豐澤多家傳統優勢產業上演。僅2020年,豐澤完成9個重點技改項目,增長45.9%。
瞄準“高新”,亦能激發發展新動力。在豐澤,高新技術產業正迸發勃勃生機:被評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泉州軟件園,去年底新簽約12個涵蓋人工智能、5G應用、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項目;依托泉州軟件園、南威軟件大廈,軟件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在全市占比超60%,綜合競爭力指數居泉州市前列等。這些,只是豐澤勢頭越來越盛的現代產業體系的冰山一角。
數據更具說服力。豐澤區以軟件信息、電子通信、智能制造等三大產業,以及科技服務、節能環保、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營業收入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企業數量從2017年的44家增加到2019年的83家;建成703個5G基站,數字經濟規模居全市第二;新增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37家、“專精特新”14家。2020年成績更是可圈可點,大力度獎補資金1000多萬元,推薦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93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備案95家,申報數量居全市前列。
現代服務業持續壯大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統籌引領現代服務業發展,已成為孕育發展新動能的“孵化器”。多年來,豐澤持續在此領域發力,今年還發展出新空間——拓展“云消費”,創收“宅經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豐澤前瞻決策,依托浦西萬達廣場、城東中駿世界城、東海泰禾等主要商圈,迅速“補位”線上零售,探索發展“宅家經濟”“云銷售”,舉辦“豐澤區線上購物節”“政銀企對接會”等,通過消費券、直播、團購等促銷方式鼓勵“云逛街”。結果喜人,剛結束的第二屆線上購物節持續了去年第一屆的火熱程度,銷售近13億元。此外,全區還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線上線下促銷惠民活動,包括“屯券節”、“雙十一”促銷大戰等,促進商貿文旅消費回流。
回眸過去五年,豐澤不斷壯大現代服務業,持續優化布局三大商圈業態,塑造鮮花港菊花節、購物節、婚博會等品牌;構建跨境電商生態圈,被確定為泉州“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首批試點縣(市、區),東海跨境電商獲評“第四批泉州市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落實全市第三產業提升年行動,法律服務、信息服務等知識密集型行業營收實現兩位數增長;科學布局建筑服務、中介服務、醫療器械等一批小微產業園;建成8棟商務樓宇,加速繁榮東海總部經濟區等;新建成的建筑服務產業園目前已入駐150多家企業。
據統計,過去五年來,豐澤區累計投入650億元實施136個重點服務業項目,電子商務、總部經濟、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漸成規模。
“雙創”激發驅動效應
作為豐澤發揮國家“雙創”示范基地效應的品牌,華僑大學(豐澤)創新創業園先后入選“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和省、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協同創新中心+眾創空間+華創孵化平臺”的鏈條式孵化空間基礎上,已孵化企業133家、項目(團隊)25個。
老品牌不斷煥發新活力,“新生力量”也一個個選擇“扎根”豐澤。高品質科創社區“雀幸聯合·上東區”,可為入駐企業提供“一價全含”的租賃方式、軟硬件設備及開通高端科創企業進入泉州市場的超級入口;泉州網商(虛擬)產業園在全省率先實行園區集群注冊登記模式,已入駐市場主體超10萬戶,占全市市場主體10%;海歸E谷吸引首批海外企業集體入駐……
自2017年入選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以來,豐澤區建設成效獲國務院辦公廳督察激勵表揚。新增研發機構13個、眾創空間24個,人才總量達17.61萬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是2015年的3.56倍。市場主體從2015年底的2.8萬戶增加到2020年的16萬戶,“雙創”活力持續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