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德化縣深入開展物業管理提升專項行動,不斷構建物業管理長效機制,在龍潯鎮大洋社區黨支部引領下,轄區內庠柄小區通過黨建引領、多元共治、服務提升等創新舉措,成功化解了小區治理難題,先后榮獲泉州市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德化縣四星級“最美小區”、德化縣四星級平安和諧小區、泉州市“美好家園”等稱號,并被推薦上報省級示范點;碧桂園·御府小區通過創設“五三三近鄰黨建”物業管理模式,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多元共治有能人
在庠柄小區,水電維修能人黃宇杰正入戶為鄰居檢修電燈。“現在燈不亮了,只要給鄰居打個電話,他就會上門維修,非常的方便。”居民李銀萍笑著說。
水電維修能人黃宇杰入戶為鄰居維修電燈
“庠柄小區是典型的安置小區,也是大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所在地,充分整合小區內水電維修、家裝護理、心理咨詢等領域的能人,并建立花名冊,讓他們參與到小區的治理中來,為小區居民服務。”大洋社區黨支部書記黃秀桔說。
“左鄰右舍有能人 互幫互助互感恩”近鄰志愿服務平臺以“能人帶骨干、骨干帶群眾”的方式,構建“1+N”能人志愿服務梯隊,通過“能人講堂”“技能傳幫帶”等培訓,提升志愿者的專業服務水平。同時,社區聯合“大黨委”共建單位,定期邀請專家開展法律、醫療、應急救護等專項培訓。以每月18日的“志愿服務日”為抓手,形成“節日+日常”雙線服務模式。此外,通過“能人積分制”激勵更多居民參與,形成“人人學能人、人人做能人”的互助氛圍。截至目前,能人團隊已開展志愿服務42場次,服務群眾2300多人次。
近年來,庠柄小區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居民滿意為目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堡壘聚合功能,圍繞業委會工作職責,創新“三個凡事”(凡事講公心,凡事好商量,凡事有回應)工作機制,建立財務透明、定期公示制度;設立鄰里議事廳,調解糾紛30余件,籌資55萬元建成兒童之家,增設3處活動場地、12套休閑娛樂設施、充電樁50個,建設快遞柜、安裝減速坎等民生實事8項;實施“四自”(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強基工作法,形成小區內部物業協同、群眾參與的治理共同體,推行業賬社審,有效促進業委會收支管理更加規范化、制度化、透明化,持續精準施策,有效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物管服務五星級
走進碧桂園·御府小區物業管理中心,滿墻錦旗見證著物業與業主間的深厚友誼,筆者看到物業管家正在為居民服務,耐心解答著反饋的問題。作為2024年泉州市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質量五星級小區,這里以“服務成就美好生活”的理念,不斷提升物業管理品質,構建起有溫度的小區生態。
“我們物業公司通過年輕化、專業化的人才梯隊建設,全面推行‘四保一服’標準化管理。”碧桂園物業公司物管部隊長吳振超說,在基礎服務方面,嚴格實施綠化養護、環境清潔和設備維護;在人文關懷上,開展“朝送晚迎”門崗服務,在春節化身“財神”送祝福,婦女節贈鮮花,定期開展家電清洗、入戶檢修等便民活動,以此拉近與業主的距離與服務黏性;更自主研發“鳳凰會”智慧平臺,實現報修、繳費等23項服務“指尖辦理”,讓科技賦能生活便利。針對特殊群體,物業創新推出“守護者計劃”:為孤寡老人建立專屬檔案,提供代購藥品、上門關懷等定制服務。在日常溝通中,管家團隊耐心傾聽業主需求與建議,建立詳細的業主檔案,形成個性化服務方案。業主陳文良感慨:“五年來,物業總能想在我們前面,住在這里安全感、幸福感滿滿。”小區治理方面,首創“五三三近鄰黨建”物業管理模式,構建“社區大黨委+物業+業委會+黨員樓長+志愿者”五級服務體系。通過“五方聯席會”機制,累計解決電梯更新、停車規劃等民生議題56項;搭建近鄰驛站、智慧管理系統、文明實踐戶評選等載體,提供志愿、便民、暖心服務,實現了社區、小區黨建、治理等工作的統籌協調,推動小區從“物業單管”向“多元共治”轉型。
“把業主當家人,服務就沒有邊界。”物業管家林巧青道出服務真諦,這種以心換心的服務哲學,讓御府小區物業業主滿意度連續三年達96.7%左右,真正實現了“歸家即度假”的生活圖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舉辦閱讀研學實踐活動2025-04-25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