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村村,一個坐落在德化縣葛坑鎮大山里的小村莊。初冬里,順著羊腸小道,往村里大山深處的吉安角落進發,一路層林盡染,四野紅遍。倘若不是等候在路邊的吳圣利引路,恐怕沒多少人知曉從村口跋涉20多分鐘的山路,竟能在大山里邂逅一個偌大的生態農場。木瓦古屋孤立山間,羊兒“咩咩”的叫聲響徹山谷,一座木質二層小樓便是“羊樓”,對于農場主吳圣利和陳春夫婦而言,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事業,也是一份美好的生態鄉愁。
古屋前曬滿油茶籽
外出打工多年 回歸鄉野開辦農場
從小在山里長大,初中畢業后長期在家務農,由于缺乏技能,年輕時的吳圣利夫婦一直沒有找到致富的門路。
十幾年前,因為兩個孩子要上學,舉家租住在德化城關,夫妻倆到陶瓷廠打工,落下了一身病。身患強直性脊椎炎的吳圣利干不了重活,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陳春則藥不離身。一家人僅靠微薄的打工收入和省吃儉用,勉強維持家庭生活,直到2013年,大兒子上了大學,二兒子也順利從高中畢業,擔子才輕松了許多。
“我是農民的兒子,我還是想回到農村。”離家多年的吳圣利幾經思想斗爭,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回家辦生態農場。
夜幕降臨,吳圣利將最后一批羊趕回“羊樓”歇息
守住青山綠水 黑羊養殖步入正軌
近年來,邱村村的大部分人口涌進城里,昔日良田幾近荒蕪,廣闊的山地無人問津。吳圣利尋思著,德化縣正大力培育本地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如黑雞、黑羊、黑兔等“三黑”的名聲早已在外,其中,戴云黑山羊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青睞,銷售價格每斤達七八十元,市場供不應求,是一個絕佳的發展良機。面積足有四千多畝的吉安角落遠離村子,四面環山、土地肥沃、林豐草茂,充足的自然水資源和陽光也為黑羊養殖提供了絕佳的環境。
2013年11月,夫妻倆籌資5萬元,依托吉安角落的優質生態環境,正式創建了戴云黑山羊養殖基地,先期購買了18只純種戴云黑山羊,并著手建造羊棚等基礎設施。據了解,只用了兩年多時間,羊群迅速發展,目前已存欄200多頭,而平時善于學習喂食、放養、病害預防等知識的吳圣利也從一個門外漢成長為專業“羊倌”。更意想不到的是,夫妻倆的病情也得到極大好轉,吳圣利坦言,在山里很苦,但收獲的是實在與健康。
“上個月我就賣了十多頭,每頭2500元到3000元不等。”吳圣利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交通和通訊發達,很多顧客通過電話提前預約。如今,他已掌握了一整套產、供、銷信息資源,戴云黑山羊養殖步入正軌。
來農場的游客對吳圣利養的鯉魚好奇不已
多種經營方式 拓寬農民致富道路
“走,我們捕魚去。”采訪間隙,吳圣利將記者一行引至一處魚塘。只見他挽起褲管,放了魚塘里的水,不一會兒,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鯉魚在水里來回穿梭,不時濺起水花。原來,除了養羊,眼瞅著山坳里的水田閑置,夫婦倆便將其開辟出來,筑起小魚塘,養起了鯉魚。
“靠山吃山,現在農場采取多種經營方式,拓寬‘羊財’致富道。”吳圣利告訴記者,戴云黑山羊養殖規模已形成,他也嘗試著發展其他項目,壯大和豐富農場業態。去年3月,他投入了5萬多元,購進7頭水牛,如今已發展到十幾頭。此外,他還承包了村里50多畝竹林和10多畝油茶林,每年可增收3萬余元。今年,在他的帶領下,德化縣邱村村興野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留守村里的農民有了致富盼頭。
“有朝一日這里會變成‘開心農場’,成為城市家庭在農村的體驗園。”吳圣利滿懷信心,將來農場將與鄉村旅游結合,打造一個獨具特色的生態農業觀光品牌。(記者 陳林森 通訊員 李宏圖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