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省、市、縣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會議精神,加強林業發展交流合作,3日至5日,安溪縣領導洪金城、洪天陽帶隊前往南平市邵武市和三明市將樂縣、沙縣區、永安市等地,開展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學習考察活動。
在南平邵武市,考察組先后實地參觀竹立方科創館、森林綜合經營示范基地、邵武經濟開發區等地,詳細了解當地竹產業的高效運作模式及完善的產業鏈建設情況,以及其林下種植、森林康養等林下經濟的發展情況。
邵武市是全國唯一具備竹家居鏈和竹快消鏈這兩條完整竹加工產業鏈的縣級市,現有竹林面積67.3萬畝,立竹量1.35億株,竹加工企業292家,規上22家,2023年實現竹產業總產值73.8億元;同時,其林下種植以中藥材為主,面積達35456畝,主要品種為厚樸、黃精、鐵皮石斛等。近年來,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該市提出“森林生態銀行”這一理念,推行股份合作經營、山地合作造林、收儲改造提升、林下空間流轉、“三權”抵押貸款、碳匯開發利用等六大運營模式,以實現森林增綠、集體增收、林農增利的多方共贏。
帶著“山要怎么分、樹要怎么砍、錢從哪里來、單家獨戶怎么辦”這一系列問題,考察組來到三明市,先后到將樂金森公司碳匯林、三明市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主題展館、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永安林改陳列館等地參觀考察,全方位了解其林改發展歷史,以及當地生態文明建設探索與實踐情況,學習交流改革經驗與做法。隨后,還前往多家竹制品企業,察看集裝箱底板、竹工藝品生產等情況,并與企業負責人親切交流,探討竹制品產業的發展趨勢和合作機會。
三明市是“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也是“不負青山”的林改策源地。近年來,三明市積極探索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新提出林業碳票制度、林業金融制度、林權登記管理機制、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票制度、林業產業融合發展機制、國有林場經營管理機制、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機制等林改制度,成為全國林業改革的一面旗幟。
連日來的參觀考察讓考察組成員收獲滿滿。他們表示,南平、三明兩地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面成效顯著,特別是在森林康養、林下種植、林業加工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值得學習借鑒,將結合安溪縣生態環境實際,在自然保護、林業產業化經營方面下功夫,努力探索符合安溪縣實際情況的林業經濟發展新路徑。(記者 蘇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