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鐵觀音、湖頭米粉、湖頭雞卷、官橋豆干、龍涓紅粬酒……最近,“清溪媳婦”在抖音平臺走紅。視頻里,一名穿著茶鄉特色藍印花布格子襯衫的農村婦女沉浸式展現了安溪土特產及其傳統制作技藝,收到眾多網友點贊、評論。
女子名叫楊玉珍,“85”后的她是安溪當地小有名氣的女制茶師,她還有一個讓她更引以為豪的身份,那就是安溪縣農民講師團宣講員。她注冊抖音賬號,定位傳播安溪土特產,傳統美食、傳統文化、土特產及其傳統工藝,運用短視頻講好家鄉故事,在鏡頭的流動切換中,茶鄉安溪的風土人情、土特產、美食徐徐展開。視頻里有酒有菜有故事,有向往的詩與遠方,令人覺得可以褪去浮躁、療愈心靈。從4月底發布以來,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視頻累計播放量就超過了一百多萬次,獲點贊無數。
“我是我們安溪縣農民講師團的成員,以前注重通過現場宣講的形式傳播家鄉土特產、家鄉文化,現在嘗試通過拍攝短視頻宣傳安溪鐵觀音、湖頭米粉等安溪土特產,講好家鄉故事,讓更多人了解茶鄉安溪,推廣地道安溪特產美食,助推鄉村振興。”楊玉珍說。
“米露”推廣美食 引發網友共鳴
對于“清溪媳婦”抖音賬號,楊玉珍將它定位為“記錄傳承鐵觀音茶鄉傳統鄉村文化和美食,弘揚茶鄉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發布以來,安溪鐵觀音、湖頭米粉等幾十個原創短視頻獲點贊無數。
茶鄉鄉村有火熱的新生活。楊玉珍的視頻作品,色調清雅,音樂舒緩,沒有旁白也沒有對話,茶園、稻田,偶爾出現的雞鳴、狗叫、蛙聲、蟲吟,讓人感受到田園生活的寧靜美好。作為主角的楊玉珍,“秀”起技藝毫不含糊——在“湖頭米粉”視頻中,楊玉珍熟練地展示淘米、磨漿、擠條、披粉、曬干等安溪湖頭米粉的制作工藝,最后完成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炒米粉……每個動作都非常嫻熟。
“故鄉的炊煙像一條QQ的米粉,一頭系著故鄉,一頭系在我的心頭。”詩意的展示,融合體驗式的創作經歷,讓更多人能夠切身感受到紅紅火火的鄉村生活,找到心中的“鄉愁”,引來無數全國各地網友的青睞。“身為一名安溪人,我才知道米粉是這樣做出來的。”“我們安溪人拍傳統美食視頻,必須點贊。”光看視頻都能聞到香味,支持作者!”……
梅花香自苦寒來。高人氣視頻的背后,其實是異常艱苦的付出。白天拍攝、熬夜剪輯,是楊玉珍的工作常態。一個短短幾分鐘的視頻其背后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是難以想象的。楊玉珍告訴記者,為了拍出質量高、讓人有共鳴的作品,她和伙伴們幾乎走遍了安溪的山山水水。每一道美食從原材料到制作起碼都得花上一個禮拜的時間,有的作品時間和地域的跨度很大,甚至需要親自上山摘筍、下地育茶苗,時間長達半個月到一個月之久。最后還需要通過視頻編排、剪輯等,才最終呈現在觀眾眼前。
“從凌晨一點到下午三四點的持續拍攝已經司空見慣了。現在幾乎每天都在學習、拍攝的道路上。”楊玉珍說。
短短幾分鐘的短視頻其背后凝聚無數心血。“雖然辛苦,但是只要一想到視頻會被更多網友看見,安溪的方方面面會被更多人認識,農戶通過我的視頻打開了農副產品銷路時那個笑臉,我就覺得很滿足,我就有了堅持的動力。”言談間,楊玉珍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我把家鄉的美食、地道特產拍出來,引發在外游子的共鳴,找到家鄉的味道。”楊玉珍告訴記者,她演繹的角色只是千萬個茶鄉農村女性的一個縮影。她在視頻中化名“米露”,在閩南語中意為“美女”,是對所有辛勤勞作茶鄉女性的贊稱。
“守望鄉愁記憶,助力鄉村振興”
有人問:“你為什么要那么辛苦拍攝這些短視頻?”楊玉珍回答很簡練:“守望鄉愁記憶,助力鄉村振興。”
作為安溪縣農民講師團的一名宣講員,平日里,楊玉珍會跟著其他成員到田間地頭、茶園山頭、村頭巷尾給農民群眾宣講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傳授安溪鐵觀音等傳統制作技藝。
“家鄉物產豐富,有許多特色美食特產,我想通過視頻傳播安溪的美食文化。”楊玉珍告訴記者。因此,下鄉宣講中,她也了解到農戶想要擴大土特產銷路的需求,就想著通過短視頻的傳播,也許可以幫他們推廣。“現在短視頻已逐漸成為主流,用短視頻來記錄展現家鄉地道美食、土特產及其制作技藝,可以讓全國各地的網友都看到。”楊玉珍覺得,這也會是另外一種很好的一種宣講方式,受眾面更廣,更有利于推廣家鄉土特產,助推鄉村振興。
談起拍攝初衷,楊玉珍告訴記者,她有一個幸福美滿的五代之家,祖奶奶111歲,外公106歲,爺爺奶奶也已80多歲了。幾代人教會她很多傳統的農村農事和地方特色美食的做法。“他們也有一個心愿,讓我把家鄉的這些傳統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知道茶鄉傳統美食是如何制作出來的。”楊玉珍說。
所以,拍攝中楊玉珍的祖奶奶也經常在視頻中出現。視頻中,不管是一碗鹵面,還是一杯清茶,都是為老人準備的。“可以說我的祖奶奶是我的領路人,我的視頻號取名‘清溪媳婦’,很多題材都是圍繞‘孝順老人’這一主題展開拍攝的,這體現了我的初心,也展現了所有茶鄉婦女敬老愛幼的美好風貌。”楊玉珍坦言。
“平常會經常關注類似‘李子柒’、‘鄉愁沈丹’為代表的,反映鄉村生活的賬號。他們以樸實的鄉村場景,從生活視角出發,以鄉村生活的日常為內容進行視頻創作。讓嘗慣了都市喧囂的網友們,感受到平靜和質樸。這些給了我啟發,我也可以像她們一樣,把我們家鄉的特色拍出來讓大家看看。”楊玉珍說。
從2022年就開始設想構思、撰寫腳本,今年2月份開始拍攝。“除了畫面要好看,內容一定要有特色,就是要盡可能地展現安溪的土特產,才能抓住網友的眼球。”創作中,楊玉珍對短視頻創作有自己的理解。
視頻作品中,茶鄉安溪的好山好水、鄉土人情、特色美食,得到了淋漓盡致展現,勾起了不少在外游子的鄉愁,也引來許多外地網友的點贊。“高手在民間”“充滿人間煙火氣,又有世外桃源夢”“傳統技藝,值得傳承”……網友紛紛留言。
用短視頻的方式,分享農家生活、農民故事、農業前景……目前,楊玉珍的作品已經在抖音、微視頻、快手等八個平臺投稿。“著手入駐海外抖音平臺,讓全球網友都能通過視頻了解安溪。”對于未來,楊玉珍有著更大的夢想,以此助推安溪“一葉五金五銀”(一葉,指茶葉;五金,指金線蓮、山茶油、柿餅、蘆柑、官橋豆干;五銀,指淮山、湖頭米粉、茭白、麻筍、面線)土特產及其安溪傳統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陳和俐 林清鍛 白煒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