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女心、虹之玉、小和錦、星美人、姬朧月……這一個個美麗的名字,源自時下安溪縣城區流行的一種觀賞植物——多肉。這種肥厚多汁、嬌憨可愛的多肉植物被人親切地稱為“肉肉”,吸引了不少“肉粉”。這些“肉肉”是兩個大四學生引進茶鄉種植的,近日,記者見到了這些新奇的植物。
多肉植物造型乖萌
特點 外形玲瓏奇特 種類琳瑯滿目
奇特的形狀、豐富的色彩,或呆萌、或敦厚,讓人眼前一亮:“熊童子”形似剛出生的小熊掌,披著一層白色絨毛;“生石花”兩瓣對開,被戲稱為“屁股”,迷你可愛,更有粉、紅、黃、褐等多顏色可選,趣味十足;“山地玫瑰”像綠色玫瑰花球,別致清新,文藝范十足;“玉露葉片”晶瑩剔透,猶如工藝品般精致;“茜之塔”像千層塔一樣玲瓏堆疊……
在安溪縣城永安路一家多肉植物大棚基地,記者見到,這里的多肉植物不僅外形玲瓏討喜,種類更是繁多。
形狀奇特、品種繁多的多肉植物惹人愛
“與其他植物不同,多肉植物生命力極強,許多只通過一片葉子就能長出一棵新的來,將葉片扦插在土壤中繁殖,保持足夠光照,不需要太多技術,愛好者都可自己栽培。”在基地里,負責人謝劍偉向記者介紹了多肉植物栽培技巧。目前,該基地有景天科、番杏科、百合科等200多個品種多肉植物,大多數從我省漳州和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及日本、韓國、荷蘭等地引進,少數自己培育。
“多肉植物跟很多其他綠植不同之處還在于,別的植物晚上呼吸放出二氧化碳,而多肉植物晚上氣孔開放,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所以也適合放在臥室。”另一位負責人孫梓豪表示,這也是“肉肉”吸引老年消費群體的一大因素。
緣起 鐘情多肉植物 建起種植大棚
謝劍偉和孫梓豪家住安溪城區,兩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是高中同學,目前一個是四川音樂學院大四學生,一個是閩南師范大學大四學生。自稱“肉粉”的他們利用大四實習空檔,回家鄉創業,建起安溪首個多肉植物大棚,經營起“肉肉”生意,才半年工夫,便風生水起。
謝劍偉告訴記者,源于對多肉植物的喜愛,兩三年前,他和孫梓豪就在網上兼職銷售多肉植物,每人月收入3000多元。去年秋天他們回到安溪縣城實習,因自由時間較多,兩人一合計,開了一家實體店,線上線下并行,讓多肉植物進入茶鄉百姓的生活。
不同的“肉肉”,身價大不同。謝劍偉介紹,從幾塊錢的普貨,到數千元的貴貨,“肉肉”的身價差可達千倍。目前市面上的普貨“肉肉”十幾元、數十元的居多。而好的品種,單株身價可達數千元。有些“肉肉”身價按厘米算,有些按品種珍稀性算,有些則按其年齡來算。由于“肉肉”屬于較為偏科的外來物種,一些貴貨還往往“一肉難求”。
通過多肉植物,謝劍偉和孫梓豪結識不少新朋友,還建立起多肉植物論壇,大家都在論壇里曬自己的“寵物”照,探討栽培技術,及“養肉”心得。泉州市區、廈門、漳州、南安等地的“肉粉”還常常跑到安溪來,與他們交流經驗,購買“肉肉”。
計劃 擴大基地規模 引入百姓生活
“肉肉”品種豐富,形態奇特各異,為其虜獲“肉粉”立下汗馬功勞。“買多肉植物的從小孩到老年人都有。”孫梓豪說,在基地里,不管男女老少,都會有鐘愛的“肉肉”品種。
“在家里、辦公室養幾盆這樣的‘肉肉’不僅是舒緩情緒、凈化空氣的好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情趣。”正在挑選“肉肉”的林茱蓮告訴記者,多肉植物特別適合“懶人族”,無須太多澆水和打理。大盆栽綠植看著喜慶,但打理起來麻煩,她更喜歡造型乖萌小巧的“肉肉”,自己動手種植、澆水,別有一番情趣。
與林茱蓮一樣,在安溪城區一家電商企業上班的李玉珊也經常到這家多肉植物大棚基地購買“肉肉”。她告訴記者,許多同事還會特意挑一些小巧的器皿種植“肉肉”,裝扮辦公區域,“形態各異、高低相間的綠植裝在玻璃器皿中,再搭配可愛的小玩偶,裝扮后特有成就感,還能帶來每天的好心情。”
看到前景的謝劍偉和孫梓豪表示,再過半年大學畢業后,打算擴大基地規模,讓多肉植物進入更多百姓家庭和生活。(記者 黃楓 通訊員 林愛娥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