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13日訊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有云:“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彰顯地理環境對于植物生長的重要性。茶葉這一神奇的東方樹葉,其生長亦講究風土。所謂“隔山不同風,隔時不同雨”,不同海拔、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下生長出來的茶葉特質也不相同,因此茶客歷來更偏愛原產地生產的茶葉。
2015年,安溪鐵觀音以58.27億元的品牌價值,首次榮膺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排行榜榜首。今年,恰巧正值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15周年。這只有力臂膀也將繼續保護安溪茶產業穩健前行。
你家喝的鐵觀音是安溪產嗎?
選購認準“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隨著安溪鐵觀音知名度日漸擴大,華安、大田等其他縣市也紛紛開始大量種植鐵觀音,有不少非安溪產區商家直接掛著安溪鐵觀音牌子在市場上銷售,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現象時有發生,傷害“安溪鐵觀音”整體品牌形象,嚴重侵害地理標志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權益。
300多年前,鐵觀音在安溪橫空出世,本就是一種自然選擇。她必須生長在中性偏酸、富含化學微量元素的安溪紅黃土壤山地中,才有安溪鐵觀音獨具的“蘭花香”、“觀音韻”特質。安溪鐵觀音原產地保護、品質保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那么,茶客們在買茶時,如何才能識別源自真正產地安溪的鐵觀音呢?
據了解,目前原產地名稱保護在我國有三種,一種是質監總局“原產地域產品保護”,一種是農業部門“農產品地理標志”,第三種就是工商部門“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目前,安溪縣政府引導茶客們認標消費的憑據主要為最后一種——已使用15年的“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安溪縣茶業總公司副總經理蘇少民介紹,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由安溪鐵觀音茶葉、地球、中文、英文字母組成,意為香飄四海、譽滿全球,中文為“安溪鐵觀音”,英文為“ANXITIKUANYIN”,標示某鐵觀音茶葉產品來源于安溪縣境內,且該鐵觀音茶葉產品的特定質量、信譽及其他特征,主要由安溪縣特有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決定。
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
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達58.27億元
政府建設兩個專用平臺引導“認標”
“地理標志”一詞源于19世紀的法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法國的香檳酒和干邑酒之所以歷經100多年而盛名仍在,主要得益于其原產地名稱保護制度。
安溪鐵觀音商標注冊使用15年來,品牌價值不斷攀升,先后載譽“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中國世博十大名茶”,2015年更是以58.27億元的品牌價值首次榮膺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排行榜榜首,全縣涉茶總產值增至125億元,連續6年位居全國重點產茶縣第一位。
“力爭至2016年年底,證明商標準用企業將實現管控基地面積和茶葉銷售量占全縣的60%以上。”安溪茶業總公司總經理、茶管委常務副主任劉青洲透露,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準入與退出“雙軌制”運行,通過對現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準用企業進行整頓提升,實行嚴格的日常監管和定期考核,實行監測、滾動管理,存在質量安全問題堅決退出,用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管住終端,力爭2015年毛茶在制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茶葉企業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筑牢產業質量安全“防火墻”。
由于目前大多數消費對“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了解還比較少,政府將建設安溪鐵觀音信息公告平臺和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官方網站等兩個專用平臺,宣傳推介“地標”,讓消費者日后認標消費、認牌選購更放心。
“地標”護航安溪鐵觀音15年
安溪茶企想用這金招牌,可不容易!
“找傳統好茶,就認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這已經成為不少安溪鐵觀音忠實粉絲的共識,這枚金字招牌也已成為筑牢安溪茶產業質量安全的保護鎖。可想而知,想取得“地標”并不容易。
安溪縣工商局商標廣告股股長梁來生介紹,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許可企業產品先要符合《地理標志產品安溪鐵觀音》國家標準,該標準對什么是安溪鐵觀音、鐵觀音的制作工藝、成品茶、標簽及包裝、運輸、貯存和保質期等進行了嚴格規范。再符合《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及使用管理細則一些規定,經過申請,由茶業總公司進行受理、審核、發證。
安溪縣茶業總公司李晉瑜介紹,安溪鐵觀音證明商標準用證書有效期為兩年,“申請準用的茶企必須在安溪境內建有茶葉基地(自有或管控)200畝以上且管控規范良好;此外,檢測機構將隨機抽取企業基地茶青和終端產品進行檢測,樣品均須符合質量安全及感官品質要求”。現有準用企業向茶業總公司提出申請后,注冊人根據其提供的證明材料,進行資料核實、茶樣抽檢、基地察驗、工廠和門店勘察,符合條件者給予發證、續用商標,不符合者,給予三個月整改期;對新申請準用的企業,施行6個月的輔導考核,合格者才予受理。
當前有91家安溪茶企使用“地標”
另有98家接受準入考核
“最初叫證明商標,2007年國家工商總局規定,證明商標統一加印GI(地理標志),才更名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安溪縣茶管委辦公室副主任陳加勇回憶,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998年申請至今,走過“摸索、創牌、快速擴張、條件限制、嚴格使用”五個階段。
2000年,連同安溪黃金桂在內,安溪縣茶業總公司注冊成功全市首枚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安溪鐵觀音證明商標”,證明商標剛起步公眾認知度較低,至2003年底準用企業僅23家。此后,安溪縣茶業發展迅猛,各種大型茶事活動開始使用安溪鐵觀音證明商標標志,證明商標準用企業每年以40~45家速度遞增。
2013年年底,安溪縣重新核準用標企業,批準兩批共91家企業用標許可;2014年,安溪鐵觀音被納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談判新一輪入圍產品。
今年春茶采摘上市期間,安溪縣茶業總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忙著到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新申請企業進行質量安全管控,并予以針對性輔導,幫助企業早日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據了解,除尚卿譽豐國心、龍涓內灶茶葉專業合作聯社、長坑鴻坤茶業外,另有98家企業正認真準備接受準入期6個月輔導考核,排隊等候受理、審核、發證。(海都記者 趙晶 通訊員 王秋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