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產業發展涉及安溪上百萬人口生計,是安溪縣乃至全市的重要民生產業,也因此,一年一度的安溪茶業工作會議,把脈產業走向,定調全年發展,意義重大。那么,鐵觀音今年將何去何從?記者從昨日召開的安溪縣茶業工作會議上了解到,推動制茶工藝向傳統回歸,以經典“重”口味打動新老茶客,將是安溪茶下階段的工作重心。
據悉,多年來,迎合現代人的清淡口味,清香型鐵觀音曾一度風靡國內外,在早期開拓市場特別是綠茶銷區起到過重要作用。不過,隨著喝茶習慣的培養,安溪茶界也逐步意識到,茶客的口味呈現日漸偏重的趨勢,輕搖青發酵工藝的清香型鐵觀音在鞏固老茶客上的優勢無法體現,給鐵觀音銷售市場的穩步提升帶來一定影響。
與此同時,茶農和茶企在制茶過程中也發現,采用傳統工藝,正常4.5斤—5斤鮮葉就可以做1斤干毛茶,輕發酵鐵觀音則要5.5斤—6.5斤鮮葉才能做1斤干毛茶;兩者的正常精制率分別為70%—80%、50%—70%,相差較大,也就是說傳統工藝制茶更“物盡其用”、“惜物順生”。記者了解到,回歸傳統,安溪未來將引導茶企、茶農按照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標準制茶,推動制作工藝從“輕”變“重”。
除了品質和口味,價格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在八項規定全面推行、茶葉功能回歸本位的新常態下,安溪將因應形勢,從以往以集團購買、集團消費為主的高盈利模式,轉型到“兩腿走路”,加快構建以大眾消費為主的贏利模式,推動茶業持續發展,為更多茶客帶來實惠。
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安溪鐵觀音已先后獲得9個“國字號”品牌,整體品牌價值達到58.7億元,躍居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首。2014年,安溪涉茶總產值增至125億元,茶葉電商交易額達20億元,連續6年居全國重點產茶縣第一位。(記者 孫燦芬 謝偉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