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3日訊 “未講天下事,先品鐵觀音。”如今,安溪鐵觀音也已成百姓茶桌上必不可少的美物。
每一年,安溪鐵觀音都在不斷進步,歷經20年的努力,安溪從“產茶大縣”到“產茶強縣”。這是一個玩“加法”的過程,從茶樹的種植、茶山環境的養育,茶葉品質的管控到品牌影響力的壯大,底蘊濃厚的安溪鐵觀音茶文化也走出國門,吸引愈來愈多的國際愛茶人士。
吳榮山(右)向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贈送安溪鐵觀音
“大樅茶”留出“山頭味”
“非常6+1”送好茶入市場
“非常6+1”?這可不是那個電視節目的名字,而是位于安溪龍涓鄉的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舉源合作社,多年來對茶園管理的“心經”。
留高、留莖、留綠、留寬、留草、留景,留出“大樅茶”,留出“山頭味”。舉源合作社負責人劉金龍表示,這樣的“6+1”管理模式,不僅有效降低茶園管理成本,還大幅提升土壤肥力,種植出的茶葉品質不斷提升。去年秋茶,舉源采收創歷史新高就是很好的例證。
身為安溪鐵觀音制茶工藝大師的劉金龍介紹:“今年,舉源的重頭戲之一是工藝創新。茶業雖是老行業,但是加工方式創新仍十分必要。”幾年前,合作社已反復研發新工藝,經嫩采、重發酵等工序制成的安溪鐵觀音口感濃郁、回甘有余,這樣茶葉只需自然存放即可。
如今,自然存放的“傳統生態茶”愈發暢銷,一條“精品”茶路也由此開啟。舉源合作社只是龍涓鄉茶產業的一個縮影。龍涓鄉黨委書記魏中南告訴記者,2015年,龍涓茶葉再次異軍突起,全年茶葉銷售實現量減價升,茶農茶葉售價提升15~30元/斤,成為安溪茶葉最暢銷的鄉鎮之一。
2016年,大眾茶和個性茶這“兩條腿”也將繼續一起走路。據了解,今年安溪將打造一批“大師茶”“莊園茶”“定制茶”“名山名茶”等個性茶品。
外文文化宣傳品有望出爐
鐵觀音聯結世界“茶香通道”
近兩年,安溪縣致力于把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申報成“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今年還將制作外文版鐵觀音文化公共宣傳品。
三和茶業董事長吳榮山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范疇,不僅限于東南亞、南亞地區,而是“聯系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正是一個可以展示與探討中國茶文化,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發展的平臺。
澳門、拉脫維亞里加市、意大利博洛尼亞市、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法國巴黎、意大利……從2012年起,三和茶業就開啟“三和中國工夫茶道世界巡禮活動”,把安溪鐵觀音帶到了世界各地,并一舉獲得歐盟多個國家青睞。吳榮山還曾被歐盟前主席普羅迪授予“中歐文化交流大使”稱號。
2014年,三和茶業定制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茶“莫逆之交”;2015年,三和茶業不僅成為米蘭世博會官方贊助商,其在蘆田鎮芹草洋的茶葉基地,還成為意大利總統府專屬定制茶“絲路知音”的高山茶園……
“這是茶企百年難得的大好時機,三和茶業將用茶的視角和語言積極向國際社會傳達中國茶文化。”吳榮山表示,下一步,三和茶業將以自身獨特資源、技術、人才和區位優勢,結合自由貿易區建設,逐步向茶品牌、茶旅游、茶文化等綜合一體的軟實力優勢地位轉變,著力構建“一帶一路”的“茶香通道”。
找百茶,上“中國茶都”安溪
跳出鐵觀音做大茶產業
武夷巖茶、西湖龍井、信陽毛尖、安化黑茶……欲暢享一番其正宗的韻味,需親往其原產地嗎?不!在中國茶都——安溪,你即可遍嘗百茶!
早在幾年前,安溪縣委縣政府就提出“跳出茶葉做大茶產業,跳出鐵觀音做強中國茶都”的理念。不論是紅茶、綠茶、白茶等六大茶類,抑或是其他再加工茶類、花草茶,在安溪,你都可以盡情品飲。
經濟學有“包容性增長”之學說,而對于安溪茶產業“包容性增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團能的一句話也許可以成為生動的注釋。“安溪努力去實現多元共存、和諧共生、有秩共進,使之形成百川歸海、百鳥朝鳳的向心力、凝聚力、創造力。”
不僅僅是儒家茶業,還有康士力茶業有限公司、名茶小鎮等安溪眾多茶企,都紛紛在經營好尖刀產品——安溪鐵觀音之外,還將白茶、紅茶、綠茶等各大茶類劃入經營版圖,開啟多元化、全茶類經營模式,“百茶匯聚于安溪,中國茶都——安溪成為真正的百茶集散地”。
去年12月,八馬茶業在萬眾矚目中正式敲鐘上市,被業界譽為“鐵觀音第一股”。八馬茶業掛牌上市意味著安溪茶產業正在跨步邁入資本市場,加快規范化管理和規模化生產進程。
擁抱資本市場后的八馬茶業,除安溪鐵觀音外,也擁有更雄厚的資本去發展全茶類產業。對下一步發展,王文禮表示,未來公司將布局中國十大名茶核心資源,考慮通過參股、控股的方式,投資或控制部分具有顯著地理品牌、地理特點的中國名茶企業和茶園基地,以獲得更多名茶原產地資源,完善公司茶葉品類,拓展更多消費群體,爭創民族優秀茶葉品牌。9海都記者 趙晶 通訊員 章財根 陳小娜 蘇連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