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處,佛耳山上杜鵑紅。陽春三月,祥華鄉佛耳山省級森林公園景區內迎來杜鵑花的盛花期。11日,祥華鄉攜手漳州市華安縣仙都鎮,舉辦以“漫游茶香祥華·悅賞仙都土樓”為主題的第二屆佛耳山杜鵑花文化旅游節暨安溪縣一鎮一桌菜·祥華廚娘美食推介活動,邀請游客前往佛耳山共赴山花浪漫之約,感受高山杜鵑花和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佛耳山上杜鵑紅
區域融合 共奏文旅發展新篇章
花間覓境、唯美簪花、花海斗茶、花景固畫……第二屆佛耳山杜鵑花文化旅游節上,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呈現祥華和仙都多彩民俗文化,展現兩地多彩民族風情,全面展示杜鵑花的多重魅力,呈現一場視覺、味覺、聽覺的多重盛宴,吸引了眾多游客。
啟動儀式上,鐵觀音特色舞蹈《春意盎然》、安溪高甲小戲《公子游》,以及華安縣仙都鎮的高山族舞蹈《福滿高山陀螺飛》、畬族盛裝走秀《有鳳來儀》接連上演,來自安溪和仙都的文藝表演團隊各展風采,贏得嘉賓和群眾的陣陣掌聲。
除特色民俗展演外,現場還舉行“花間覓境”“花景固畫”等拍照打卡活動。活動聯合廈門維納藝術產業園,邀請畫家、藝術愛好者到佛耳山寫生,并邀請市、縣攝影家協會會員進行拍攝,將美景固定在畫中、照片中,吸引了眾多游客與杜鵑美景合照留念。每位游客在“佛耳山”石碑、半山腰休息涼亭、次峰涼亭、主峰等3處以上打卡點拍照打卡,在朋友圈發布佛耳山、杜鵑花有關圖文并發布定位祥華鄉佛耳山,便可根據朋友圈點贊數量,可領取精美禮品。
杜鵑花文創開發項目簽約
“我們是從廈門來的,這次專程趕著‘杜鵑花節’的日子來佛耳山,今天這里太熱鬧了,還融合仙都鎮的民族風情,又淳樸又熱烈又濃厚,我特別喜歡。”游客楊清愛說。
活動現場,在佛耳山山腳處還設置“簪花圍”體驗點,游客只需關注轉發“茶香祥華”微信公眾號上的指定文章到朋友圈,點贊數量在50個以上,就可以免費在簽到處領取簪花券一張,不僅可以在頭上簪花,還可以穿上美麗的傳統服飾,一起巡游迎春,為美麗的照片加分。
“除了美景美飾,每逢整點時,現場還開展‘花海斗茶’活動,既有祥華和華安本地佳茗可供大家現場品嘗,游客也可以帶上自己的茶葉來參與,安溪鐵觀音大師、名匠親自講解,讓游客近距離享受祥華茶文化的魅力。”祥華鄉黨委宣傳委員李清碧介紹。
茶香梅肉、黃金竹筒飯、觀音茶凍、山藥芙蓉羹……活動中,還在白坂村致源茶葉專業合作社舉行安溪縣一鎮一桌菜·祥華廚娘美食推介活動,簡單的食材在廚娘們嫻熟的烹飪手法下被賦予“生命”,讓人垂涎三尺。現場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觀看,氣氛十分熱烈。
唯美簪花
跨界合作 釋放文旅發展新動能
本次活動由安溪縣人民政府、華安縣人民政府指導,安溪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祥華鄉人民政府、仙都鎮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旨在激活文旅資源,推動文旅消費發展,促進茶旅融合,助力祥華鄉與仙都鎮的旅游共通資源互享。
“安溪與華安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同為產茶大縣,交流日益密切。去年首屆佛耳山杜鵑花文化節成功舉辦,開辟了‘山外青山·茶香祥華’茶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時隔一年,我們攜手仙都鎮,再赴杜鵑花約,這將加強兩地文化的研究和闡釋、提煉和傳承,推動兩地景點串點成線,促進兩地文旅資源跨區聯動和共建共享。”祥華鄉黨委書記陳培源說。
仙都鎮是世界文化遺產“大地土樓群”所在地。活動中,祥華鄉人民政府、仙都鎮人民政府簽訂跨區旅游戰略聯盟協議書,讓土樓與佛耳山串點成線、共享游客資源。這是雙方攜手文旅跨區共建、達成聯盟戰略合作的里程碑式突破,實現兩地雙向引流、資源共享、互鑒交流。
華安縣仙都鎮高山族特色舞蹈
活動現場,祥華鄉還與中國郵政安溪分公司簽約文旅開發項目“杜鵑花文化及郵冊周邊”,與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共同揭牌“大學生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安溪縣祥華鄉工作站”,與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廈門維納數字藝術產業園共同揭牌“藝術實踐基地”,與泉州市網絡傳播協會共同揭牌“網絡傳播共建基地”、泉州市健美健身協會揭牌“訓練基地”等。
“我們將設計出品具有祥華佛耳山及仙都大地土樓元素的文創產品和宣傳策略,以文化創意助力鄉村旅游發展。同時讓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廈門維納數字藝術產業園等單位在我鄉設立‘根據地’,加強跨地跨行業合作,在佛耳山下培育祥華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的希望種子。”陳培源表示。(記者 陳和俐/文 黃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