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個群體,深山有他們的足跡,為貧窮的人們帶去溫暖;災區有他們的聲音,帶領大家領略人間冷暖;各類活動現場有他們的身影,為人們傳遞喜悅。他們就是新聞記者。他們往往把鏡頭對準別人,卻很少把鏡頭對準自己。安溪縣融媒體中心黨員記者顏桂云便是他們中的一員。
十多年來,顏桂云堅守新聞初心,默默耕耘在新聞戰線上,用腳步丈量著茶鄉大地,用新聞記錄下茶鄉的發展變化。日前,顏桂云獲評第六屆安溪縣道德模范(敬業奉獻類)榮譽稱號。
抗疫一線勇擔當
去年9月,龍涓鄉發生疫情后,全鄉實行封閉式管理。為了讓外界及時了解疫情防控一線情況,顏桂云主動請纓,向“疫”而行。35度高溫下,她和醫護人員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進村入戶為次密接人員采集核酸,當天從下午三點到晚上十點半的連續跟采,讓觀眾直觀感受到醫護人員的不易以及安溪縣嚴密的防控措施。
“在龍涓的那段時間真的特別忙碌又特別充實,也收獲很多感動,對我來說是一段特別寶貴的經歷。面對突發的疫情,茶鄉人民同心抗疫,有人捐資、有人捐物,有人投入志愿服務,也有人在默默付出,大家都是想為抗疫獻出自己的一份力。而我們只是其中一員,我們也只是在做好自己分內之事。”顏桂云說。
從進駐龍涓到疫情解封的那段時間,顏桂云白天與同事外出采訪,晚上聽同期聲、寫稿子、配音,用文字和鏡頭記錄下戰“疫”一線的場景和故事。期間,她和同事跟隨貨車司機到封控區,采拍愛心物資送達轉運發放全過程;中秋月圓之夜采訪到深夜,記錄抗疫人員的堅守;跟拍村民和志愿者,采寫抗疫中的凡人善舉……
在龍涓的半個月里,她先后發回《記者直擊“疫”現場》系列報道二十幾篇,用新聞力量增強全縣上下眾志成城戰勝疫情的決心和信心。
十幾年來,顏桂云踏遍茶鄉各個鄉鎮、數百個村落,從田間地頭、項目一線,到會議現場,到處都留下她的足跡。從業以來,她共采編新聞2000余條,先后獲評全省融媒體新聞協作先進個人、泉州市青年五四獎章、泉州市廣播影視崗位技術能手、泉州市技術能手、安溪縣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不能經常陪在孩子身邊,我倍感愧疚。但是一想到我能將社會正能量傳遞給大眾,我就覺得我做的事情是十分有意義的。”顏桂云說。
深耕業務“傳幫帶”
2018年初,顏桂云由一線記者調任責任編輯,負責新聞稿件修改和選題策劃。崗位調換后,除了做好責編工作,她還發揮“傳幫帶”作用,幫助新記者進入角色、盡快成長,也因此,大家都稱她“顏老師”。
“顏老師在平常工作中會給我們很大的幫助,她經常在我們有疑惑的時候,給我們很好的指導。”“剛來的時候業務不是太熟,桂云姐會帶我們去跑一線,去現場告訴我們怎么跟采訪對象溝通,讓我們慢慢地上手。”這是安溪縣融媒體中心年輕記者們對顏桂云的印象。
盡管工作壓力大,顏桂云也不放棄學習機會。2021年初,她克服兩個孩子還年幼的家庭情況,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福建總站跟班學習。學習之余,她還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對接策劃選題,配合采拍了安溪縣有關就地過年、鄉村振興、產業扶貧等主題宣傳。截至目前,已在央視平臺播發新聞30余條,有的還上了央視《新聞聯播》,有力地提升安溪對外形象。
“我們安溪有很多好的經驗和典型,從鄉村振興,到特色‘雙鐵’產業,以及現在日漸發展壯大的信息產業和光電產業,都是我們值得推廣的亮點。”顏桂云說,我們與中央、省、市媒體有這樣的交流平臺,可以立足當下的一些熱點,去策劃、采拍一些安溪的題材,并向他們推送,傳達安溪的好聲音,讓更多人了解安溪。
“作為黨員記者,顏桂云同志牢記新聞人的初心,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錘煉‘四力’,積極踐行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忠實記錄茶鄉發展變化、動人故事,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安溪縣融媒體中心黨支部書記、副主任謝永茂說。
“我們是百姓了解世界的‘眼睛’,是政府與民眾連接的‘紐帶’,是觀察者、記錄者、參與者。我們把話筒伸向主席臺,也伸向群眾,這就是我們的初心。今后,我會堅守這份初心,繼續講好安溪故事。”顏桂云表示。(記者 陳和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