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環繞的村莊安靜祥和,紅瓦白墻的民居點綴山間,水泥路在村寨中蜿蜒……作為革命老區村,近年來,福田鄉白桃村立足資源優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產業,繪就一幅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沿著寬闊整潔的水泥路,從虞森土樓到古石獅,檐枋彩畫的龍山巖、裝潢漂亮的小洋樓、獨具風情的傳統建筑、層疊起伏的綠色茶園……古樸的小山村處處呈現出一幅“整潔美麗、生態宜居”的新畫卷。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我們村地處偏遠,要發展,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最為關鍵。”白桃村黨支部書記林連傳回憶,過去的白桃村,交通閉塞,經濟落后,一度“藏在深閨人未識”。
于是,村里集資改造、擴建從村部到福田高速入口的鄉村公路,寬6.5米,雙車道,全長5.23公里,已經正式通車。從此,白桃村到鄉政府的距離由原來的30多公里縮短到19公里,后續還將安裝路燈、修整排水溝。
“以前進村就靠著一輛摩托車在山路顛簸,要走一個多小時,到了夜晚沒有路燈,很不安全,現在這條道路變得又寬又平坦了。”村民林華城說,公路的開通,為白桃村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也方便村民出行。
近年來,白桃村注重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改善村容村貌,完成通村道路全面硬化,以及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工程、人居環境整治、白桃小學公廁建設等,村干部帶頭移風易俗,開展村級好家風活動,為村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條件,推動鄉風向善向美。
“這里土壤肥沃,天然中草藥非常多,并且森林覆蓋率達到90%,擁有3450畝生態林。”林連傳表示,該村的高山氣候特別適合種植涼粉草、金線蓮等,通過發展生態林種植和特色種植業,村財收入得以增加。
與此同時,白桃村一直致力于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村里大力推行廣場舞文化,爭取資金購入音響設備,并邀請舞蹈老師上門指導,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林連傳表示,下一步,該村將做好革命舊址保護,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將原有綠色生態和紅色文化相結合,逐步實現從單一景點向規模化轉變。(記者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