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生機盎然。行走在位于安溪縣龍涓鄉,溪流岸清水綠,魚翔淺底,處處綻放新顏。近年來,龍涓鄉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生態”的河湖管理保護目標,多措并舉、注重源頭防控,重拳整治水環境,守護一方凈水。
嚴格落實河長制推動河道整改
“水變干凈,空氣也不臭了。”近日,在龍涓鄉灶坪村下馬水角落,村民陳火生正沿著溪邊散步。他說,村里河道經過整治后,重現碧水美景,吃完晚飯,就可以陪同家人、好友在這里散步。“若是以前,都不敢靠近,更別提散步了。”
原來,這里是一處畜禽養殖點,養殖生豬40余頭、雞鴨300余只,污水直排入溪,對流域水質造成嚴重污染,村民苦不堪言。得知情況后,鄉政府立即召開會議,形成整治方案。
“藍天碧水是老百姓最樸素的期待。”該鄉副鄉長蘇燦榮介紹,考慮到該處違規搭蓋建筑拆除工程量大,便委托專業施工隊伍協助養殖戶進行拆除,施工隊出動70人次,耗時3天將養殖點所有違規建筑清理完畢,并將土地整理成畦,實現復耕復墾。
灶坪村下馬水角落溪流整治,是龍涓鄉近年來整治水環境的一個縮影。據悉,落實河長制工作以來,龍涓鄉圍繞河湖生產生活污染、畜禽養殖污染和“四亂”問題,整改河道400余次,并在多個村修建護河堤。今年來,累計河道清淤12處、拆除雞鴨棚豬圈17處、處理非法采砂4處,以零容忍態度,從根源上解決水源污染問題。
源頭要靠整治,更要借助完善基礎設施,打好治污攻堅組合拳。近年來,龍涓鄉持續強化污染源頭整治,投入4800萬元修筑護堤、護坡2.6公里,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態平衡。同時,建設龍涓鄉污水處理廠和36個村級污水處理站,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100%。
巡河管護隊守護綠水青山
“一天都要巡一遍,日行大約5公里。”每天清晨,在龍涓溪最上游的寶都村,鄉河道專管員柯坤林都會帶上工具,進行巡河。跋山涉水雖然辛苦,但看著生活的環境日益變好,柯坤林心里很是高興。
龍涓鄉是安溪縣國土面積最大的鄉鎮,全鄉面積372.92平方公里,轄區內流域總面積達350多平方公里。此外,還有20條大小支流,分布在全鄉36個行政村。
流域分布廣泛,管理起來極具挑戰,卻因為有了柯坤林這樣的“護河使者”而變得清新迷人。2017年初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時,龍涓鄉建立以鄉級河長、村級河長為主導,鄉級河道專管員、村級河道專管員為主體,鄉級河道警長、村級河道警長為協助,鄉老人協會、茶葉協會、志愿者隊伍為輔助的管護縱隊,并組建“巾幗護河隊”“河小禹護河隊”“志愿者護河隊”等,號召全民治水。
據統計,自2017年以來,這支隊伍累計巡河12000多人次,平均每人每次巡河近1公里,共巡河約12000公里,相當于徒步走完長江和黃河總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河湖環境改善在提升村民幸福感、獲得感的同時,也助力龍涓鄉探索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龍涓鄉黨委書記、鄉河長易輝泉表示,今后將把水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融合,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通訊員 吳明娜 許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