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他沒有退縮,毫不猶豫地縱身跳入河流中,奮勇救起落水者。他就是福田鄉尾洋村村民陳炳輝。日前,《福建省見義勇為英雄模范名單》公布,陳炳輝被授予“福建省見義勇為模范”稱號。
救人源于軍人本能
陳炳輝出生于1993年4月,是一名平凡的90后青年,2011年12月應征入伍,退伍后開始自主創業,從事電商行業,經營茶葉及鐵工藝家具。
2019年4月25日下午5時左右,陳炳輝與兩名好友在城區二環路長壁水庫垂釣。突然,有人大呼“救命,救命”。他立即起身察看:只見一名10歲左右的小男孩在水中不斷撲騰,另一名年紀相仿的小男孩想去救援,反而被拉下了水。
“我當時來不及想什么,就覺得應該去救他們。”危急時刻,陳炳輝迅速丟下魚竿,雙手一撐,翻過水庫圍欄,直奔孩子落水處。因岸邊坡度較陡,急于救人的他不小心滑倒在地,手上被劃出了兩道傷口,瞬間鮮血直流。“救人要緊!”他顧不上傷情,連衣服鞋子都沒脫,就直接躍入水中。
“我小時候學過游泳。”陳炳輝告訴記者,當時,水性一般的他憑著頑強的意志力,快速游到兩個孩子身邊,將離岸邊較近的孩子先行救起。隨后,他又迅速向另一個孩子游去。因落水時間較長,這名孩子體力不支,在水中時沉時浮。陳炳輝猛吸一口氣,游到孩子身邊,一手抓住孩子的手臂,用力將其往上推,另一只手奮力劃水。孩子本能地掙扎,給救援帶來了難度,陳炳輝仍堅持帶著孩子奮力游向岸邊。
兩個孩子終于化險為夷。看到孩子的監護人趕來后,渾身濕漉漉的陳炳輝才默默轉身離開。“當兵就是為了保家衛國,雖然現在已經退伍,但在危難時刻沖在前,是軍人的本能,如果事情發生在今日,我依然會這么做。”陳炳輝說。
助人已成一種習慣
在陳炳輝身上,不僅閃耀著見義勇為、舍身救人的高尚光芒,還把幫助他人當作一種自覺行為,他用愛心善舉生動闡釋了中華文化傳統美德,獲得街坊鄰里們的點贊。
今年正月初十晚上,陳炳輝在同學群里看到一條緊急求助捐獻血小板的消息:一名初中老師突發病危,在福州總院就診,急需B型血小板,血庫庫存不足。他想起了自己是B型血,于是與鄰居陳清安相約一同去捐獻血小板。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兩人仍然于次日早晨6點出發趕往福州。“遺憾的是,該名患者最終還是沒能活下來。”
還有一次,陳炳輝在城區街頭看到一名老人家流浪街頭,冬天老人身上蓋著單薄的破棉被。他當即買了水果面包,并拿出300元一起送給老人。
“他見義勇為的行動以及樂善好施的行為,在我們村里人眼里并不意外。”尾洋村黨支部書記、主任陳藝坤告訴記者,一直以來,陳炳輝都樂于助人,關心鄰里。鄰里有什么難事、急事他都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提供幫助。
面對榮譽,陳炳輝稍顯羞澀,他說,做這些事,完全出于本能,當愛的陽光灑到別人身上,自己會更加溫暖。(記者 章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