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農歷正月初八,仙游縣楓亭鎮麟山宮皂隸舞巡游鬧元宵。作為省級非遺,這一特色民俗吸引了上海、江蘇、遼寧、廣東等地的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拍攝(如圖)。
記者了解到,皂隸舞由西漢時期的“儺舞”演變而來。麟山宮皂隸舞傳習所所長陳遵華表示,每年元宵期間,當地例行巡游、游燈,參加者數千人,活動持續3天。通過表演皂隸舞,祈求新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畜興旺。
當日下午,記者在麟山宮前廣場看到,許多自媒體從業者和攝影愛好者架起“長槍短炮”,拍攝現場盛況。大連游客王曉娜手持2部手機通過視頻號現場直播。她說,剛剛開播2天,就吸引了2000多名粉絲。來自廈門的游客郭秀玉自駕而來,跟拍巡游隊伍,通過抖音直播,吸引近10萬人圍觀,并實現了漲粉。她告訴記者,回去休整兩三天后,還要跟同伴來拍楓亭游燈。
“之前通過網絡平臺了解到莆田元宵民俗,今天第一次現場觀看皂隸舞表演,真是不虛此行!”曾隨“雪龍”號極地考察船拍攝極地冰川風景的游客姜寧說,莆田元宵“最熱鬧,最有特色,保留最古老的元素,很有煙火氣”。
“太震撼了!我要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尤其是莆田濃濃的年味帶到美國去。”今年58歲的游客陳怡從美國輾轉至上海,隨中美攝影家協會理事、上海市浦東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姜寧一行7人,來到莆田觀看特色的元宵民俗。她說,來莆田“過大年”的3天里,每天行程滿滿,感受到莆田人的熱情,以及媽祖文化、民俗文化的源遠流長。她將通過社交媒體宣傳莆田。(全媒體記者李俊華/文林羅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