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江春潮涌,塔斗紫氣明。昨晚是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楓亭元宵游燈習俗”在仙游縣楓亭鎮華彩綻放,吸引了海內外賓客及當地群眾近10萬人一道賞燈歡慶佳節。
楓亭鎮位于莆田、泉州交匯處,福廈公路中段、三面環山、東面臨海,是集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名勝古跡、生態園林和山海田河于一體的千年文化名鎮。南唐的晉江王留從效、宋代南康郡王陳洪進,著《荔枝譜》、造洛陽橋的宋代端明學士蔡襄等一批歷史名臣均從這里走出去。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催生了眾多獨具風格的民俗奇葩。其中,以楓亭元宵游燈最具代表性,是莆田元宵文化活動中一道絢麗的風景線。
楓亭元宵游燈始于宋代,至今已有900多年歷史。2008年6月7日,“楓亭元宵游燈習俗”正式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習俗匯集了篝火、社火、放燈、游神、儺舞等多種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并以游動的方式進行體現。它對于研究古典文化、傳統文化、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演變以及國內外學者研究蔡襄文化和楓亭民俗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藝術價值。
昨晚7點12分,楓亭元宵游燈活動在《我和我的祖國》開場表演唱中拉開序幕。緊接著是《皂隸舞》《九蓮燈》《大鼓吹》3個省級非遺民俗節目率先登場,隨后寫有“我們都是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移風易俗,引領風尚;文明新風,潤澤楓亭”等標語的彩車緩慢駛過,格外引人關注。今年游燈活動,吸引了中央電視臺、新華網、中央記錄通訊社、廣東電視臺等10多家媒體前來報道。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楓亭游燈內容不斷豐富,燈藝日臻完善,規模更為壯觀,在東南亞影響廣泛。今年游燈隊伍有1公里長,分開道、儀仗、燈架、彩架、文藝等方隊,蜈蚣燈、松樹燈、蓮花燈、菜頭燈等千奇百態的游燈巡游路線從楓亭三媽宮出發,途經學士社區、耕豐村、蘭友社區舊街、楓亭汽車站蔡襄像、霞街社區、霞橋社區、錦湖村,最后原路返回三媽宮,全程約5公里。
“一燈一塔”是楓亭乃至仙游人民引以為榮的歷史文明標志。元宵佳節,到楓亭不單可以觀賞到文化底蘊深厚的游燈,還可以游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中萬壽塔。這次游燈中就集中展示了塔斗山、天中萬壽塔、蔡襄紀念園等景點,這些都是仙游精品旅游目的地,為此次我市舉行“媽祖愛·元宵長”主題文化旅游月活動重點推介的旅游景點,值得游客前來觀光。
本版文字:吳偉鋒本版攝影:蔡昊林羅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