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咚-咚-咚……
鼓聲鏗鏘,百舸爭流。
6月22日,農歷五月廿七,
角美鎮西邊村壺嶼社組織
周邊村社舉辦龍舟“收船”儀式,
標志著持續近一個月
的龍舟賽正式落下帷幕。
漳州臺商投資區轄區內河道眾多、水域遼闊,龍舟文化底蘊深厚。每年農歷五月,當地各村居都會競相舉辦龍舟邀請賽活動,在九龍江、排洪港、濕地公園等水域,展示著臺商區的“速度與激情”。
開闊的水面、干凈的水質、迷人的水韻……這場持續一個月的“水上盛事”,不僅是傳統文化競技的激情,更是臺商區以水環境綜合治理為抓手,全域水質改善、河道煥發新生的“集中展示”。
臺商區的河道何以能成為龍舟的“黃金賽道”?
臺商區給出的答案是:活水、清淤、溯源、整治、建管“五步十字”工作法。
近年來,臺商區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用好活水、清淤、溯源、整治、建管“五步十字”工作法,策劃生成“環境治理+產業開發”一體化融合實施項目(EOD),一步一個腳印增厚“綠色家底”。
“活水”潤城
激活生態水脈
主要針對26條河流水源不足問題,投資4.38億元實施高干渠生態補水工程,引入九龍江清水,串聯區域水系形成“聯排聯調一張網”。同步推進污水處理廠尾水回用和工業中水利用,實現日補水15萬噸,氨氮、總磷指標下降超30%,內河水質顯著改善,生態景觀煥然一新。
“清淤”疏浚
暢通水系循環
針對河道淤積頑疾,2023年啟動全域清淤行動,累計完成26條河道、470公里污水管網清淤檢測,清理淤泥28萬方,修復僑興港等河道23公里。整治后,河道行洪能力提升40%,昔日的垃圾淤塞河道變身“河暢水清、堤穩岸綠”的生態廊道。
“溯源”治污
靶向精準截污
建立“科技+人工”溯源機制,對村莊、企業、小區開展拉網式排查,運用CCTV檢測技術精準定位1972個問題排口,完成863個排口改造,修復雨污錯混接管道19.6公里,從源頭削減入河污染負荷60%,實現“污水入管、清水入河”。
“整治”攻堅
多維突破解題
構建“區水辦統籌、多部門聯動”治理體系:工業領域整治排口168個,整改企業810家;農業領域清退濕地違規用地107.9畝,治理互花米草3320畝,新增紅樹林215畝;生活領域完成15個小區排水改造,污水收集率提升至83%,形成“水岸共治、標本兼治”新格局。
“建管”并重
筑牢長效根基
投資建成日處理11萬噸的角美地埋式污水處理廠(二期),出水水質穩定達一級A標準。創新“三表監測”機制(流量、電耗、COD值),實現135座泵站智慧化運維。全區農村污水治理率、工業廢水納管率均超95%,構建起“建設標準化、管理精細化”的長效治水模式。
一江碧水映龍舟,滿城綠景話生態。通過系統治理,臺商區“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從昔日水體色黑如墨、淤積嚴重的黑臭水體,到如今水清岸綠、河暢景美“黃金賽道”,臺商區以一場龍舟盛會、碧水風光,展示了全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短評
龍舟比賽對河流湖泊的水質、水位、流速都有特定的要求,這也考量著城市的治水能力。截至目前,臺商區內河黑臭水體點位基本消除黑臭,高干渠、洪岱港水質達Ⅴ類以上,九龍江河口國控斷面水質均值穩定保持在Ⅲ類水質。
不斷改善的水環境為龍舟競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給我們打贏全區水環境整治攻堅戰以十足的信心,相信隨著基礎設施和水利設施建設的推進,臺商區流域水環境質量將會進一步改善,山青水綠的美好家園會讓百姓獲得更多的幸福感。(龍輝 林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