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12日訊(通訊員 張鴻茹 盧國義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 文/圖)6月10日,漳州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陳躍鴻帶領部分市政協委員深入平和縣大溪鎮,開展“委員助力農文旅大溪行”專題調研,通過實地走訪、跨界研討,為這座省級全域生態旅游小鎮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
古樓新生:從世界之最到文化IP
調研組首站抵達莊上大樓——這座被譽為“世界最大方形土樓”的清代建筑群,歷經滄桑仍巍然屹立。委員們詳細考察夯土加固、排水系統改造等修繕工作的進展情況,并就活化利用提出針對性建議。“土樓不僅是建筑遺產,更應成為活態文化空間。”調研組建議,可引入非遺工坊、沉浸式劇場等業態,將土樓轉化為集展覽、體驗、研學于一體的文化地標,實現“以用促保”,讓古老建筑煥發新生機。
梯田經濟:從傳統農耕到農旅融合
在大松梯田,層層疊疊的稻浪與遠山云霧構成一幅天然畫卷。“可借鑒云和梯田模式,設計四季主題景觀,配套稻田藝術節、農事體驗營等項目。”調研組指出,梯田轉型需打通“種植—加工—觀光”全鏈條,開發增值產品,讓農田變“風景”、收成變“體驗”,推動傳統農業向休閑農業升級。
酒香引客:打造“工業+文旅”新業態
在大芹陸宜威士忌酒廠,調研組深入了解“工業觀光+文旅”的獨特潛力。這座海拔千米的蒸餾廠,融合蘇格蘭工藝與閩南風土,生產的威士忌屢獲國際大獎。調研組建議放大“酒旅融合”特色,打造威士忌品鑒課程、橡木桶彩繪DIY等互動項目,串聯酒窖參觀、山地騎行路線,形成“舌尖上的旅行”。同時,結合大溪鎮生態優勢,開發“威士忌+民宿”“威士忌+露營”等主題產品,豐富游客體驗。
“農文旅融合不是簡單疊加,而要催生‘1+1+1>3’的化學反應。”在座談會上,委員們圍繞農文旅融合發展深入探討。調研組強調,要立足大溪鎮資源稟賦,強化“文化+農業+旅游”聯動效應,注重古建筑保護與活化利用并重,推動梯田農業向“景觀化、體驗化、產業化”轉型,深化特色酒業與文旅場景融合創新,以農文旅深度融合賦能鄉村振興,打造兼具生態價值與經濟活力的鄉村發展新范式。
大溪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融合“土樓、梯田、美酒”三大IP,通過文化基因解碼、農業價值重塑、旅游場景再造,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鄉村振興新范式,讓政協“金點子”轉化為發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