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9日訊(通訊員 廖一帆 余婷婷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今年以來,為深入貫徹落實惠民政策,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薌城區巷口街道以“民情大起底 服務提質效”行動為抓手,通過強化組織引領、創新機制建設、深耕為民服務,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基層治理工作走深走實。
強化統籌聯動 凝聚多方合力促落實
街道黨工委開展理論中心組集中學習和交流研討3次、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144場次,以理論學習筑牢思想根基,為當前工作明確了工作重點和行動方向。辦事處及時召開4場民情大起底專題部署會與推進會,明確工作路徑與責任分工,構建起“黨工委牽頭、部門協同、社區落實”的三級聯動體系。依托社區“大黨委”平臺,區級領導班子、55名區直單位科級干部及街道14名班子成員分別掛鉤16個社區、88個小區,形成多方協同、上下貫通的工作格局。同時,利用56塊社區LED屏滾動播放宣傳標語,營造全員參與、全民支持的濃厚氛圍。
創新機制賦能 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街道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以“多網融合”機制為基礎,將轄區劃分為16個大網格、76個小網格,推動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下沉網格一線,實現民情收集、問題處置“一網統管”。通過社區主官定期匯報、街道統籌調度,形成“街道黨工委引領—社區黨總支牽頭—社區兩委干部推進”的工作機制。結合街道“周掛點、月會商、季談話”工作機制,做好掛鉤領導每周深入掛鉤社區、每月匯報重點工作、社區物業黨建聯席會、黨群聯席會等制度落實。結合“四色”清單,梳理完成《社區重難點攻堅情況表》,對357條民情民意、409個“四色”問題實施分級分類管理,了解群眾各類民生訴求和“急難愁盼”問題解決,有效激發干部隊伍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深耕為民服務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聚焦特殊困難群體,街道組織百余名街道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及志愿者開展“敲門行動”,以獨居老人、殘疾家庭、幫扶人員等群體為重點,嚴格落實月度、季度、年度“三必訪”要求,累計走訪群眾4000余戶。通過隨訪筆記信息臺賬,做到“家庭情況、人員類別、區域設施、隱患矛盾”四必清,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記錄、事事有回應”。堅持問題導向,以“五必到”為準則,將老舊小區改造、地下停車場建設、貧困幫扶等志愿服務、黨建品牌建設、黨建聯建等103個基層黨建工作領辦項目納入“四領”工作機制。已高效解決小區污水管堵塞、上門疫苗接種、老人居民社保認證、鄰里矛盾糾紛等262項民生難題,切實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下一步,薌城區巷口街道將持續深化“民情大起底 服務提質效”行動,錨定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更實舉措、更優服務推動基層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