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8日訊(通訊員 黃子祎 張俊鈞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 文/圖)詔安縣官陂鎮堅持黨建引領,積極將“賢元素”融入鄉村振興,念好“鄉賢+”黨建文章,著力讓賢智、賢能、賢資成為鄉村振興的助力,為鄉村振興集聚了人氣、匯聚了人脈、凝聚了人心。近年來,詔安官陂鄉賢們主動融入官陂發展,捐助教育、基建、產業發展、扶貧濟困等社會各項事業1732萬元。
黨建引領凝“賢智”
通過“自薦、黨員推薦或組織推薦”等方式,挖掘鄉賢862名,成立14個村級鄉賢促進會,實現注冊登記、黨組織和黨建入章等5個100%全覆蓋。利用春節、清明假期持續開展“鄉賢大走訪”活動,召開座談會35場次,入戶慰問345人次,幫助鄉賢解決困難34個。采取“村里找、群眾推、鄉賢薦”等方式,挑選經濟、學術、政界等鄉賢代表70名組建智囊隊伍,設立鄉賢說事議事廳15個,收集意見建議102條,提供招商引資線索3條,在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達成投資意向5個。
首創“三零”拆舊模式,組織鄉賢黨員深入群眾家中摸清底數,采用“三個統一”工作法,統一思想、統一標準、統一力量,由鄉賢先拆并積極參與宣傳動員、思想引導、群眾安置等相關工作,從而帶動其他群眾拆除。此做法迅速在官陂推廣,全鎮集中拆除涉及396間1.55萬㎡,全部實現零補償、零糾紛、零上訪“三零”拆舊。并由鄉賢牽頭,以土樓為圓點,完成樓坪整理近6000m²、埋設排污管道1500米,建成了鳳山樓、大邊“母子”榕樹城、田美樓鄉賢廣場等一批打卡勝地,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標桿,土樓更宜居、群眾更幸福。
鄉村建設引“賢資”
定期到鄉賢集聚地開展招商對話、政策宣傳,將家鄉發展項目整合打包,由鄉賢認領投資。招引鄉賢返鄉投資特色產業項目6個,建成公田生態茶園4500畝、藥材基地2000余畝、生態孔雀園10畝,推動鄉賢大道(甬莞高速簡易出入口連接線)落地開通。同時抓住特色產業牛鼻子,引導鄉賢投工投勞投資,將民間資本轉化為民生資金,撬動鄉賢420萬元建設青梅機耕路,打造4000畝的青梅優質標準化基地。推動鄉賢成立青梅貿易公司1家、合作社2家、家庭農場19家,以商引商,吸引榮棋等近12家企業直接設點收購。預計2024年梅產量較往年可增產10%以上,青梅果農戶均增收4000-5000元。
社會治理聚“賢能”
選樹挖掘張愛國、張志偉、陳瑞森、張特忠、謝平展等一批熱心家鄉事業、社會影響力強的政商翹楚為核心的鄉賢頭雁隊伍,以助教興學事業為媒介,注入資金和心血,連續9屆累計發放獎助獎教465萬元,惠及師生4000余人。影響帶動籌措近千萬元資金用于改善就學環境,形成了“1+15”助教興學格局。同時鄉賢帶頭遵循喪事簡辦村規民約,帶動規范紅白喜事簡辦281場,累計為群眾減負達550萬元。尊師重教、重養薄葬的新風在官陂蔚然成風,引領官陂鄉風文明新時尚。
不僅如此,結合全鎮各村鄉賢說事評事廳,廣泛吸納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各領域優秀人才成為鄉賢調解員,利用鄉賢的威望、信譽,通過鄉情、親情和真情化解不穩定事件,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圍繞信訪調解、12345案件處置、平安宣傳、普法宣講、社會治安重點整治等八件大事,傾情服務,切實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有序做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2023以來,鄉賢參與調解信訪事項8件,“治重化積”3件,矛盾糾紛20起,化解率100%。
下一步,官陂鎮將深化鄉賢“引、留、用”機制,積極營造知賢、敬賢、學賢的良好風尚,推動鄉賢促進會建成見效、規范運行,助推官陂實現“漳客福地 魅力官陂”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