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華安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扣漳州市“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攻堅年”和“七比一看”競賽活動,把握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創建工作精神,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大力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日前成功獲評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
華安縣是漳州市唯一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縣9個鄉鎮有7個鄉(鎮)屬于限制開發區域,發展工業先天不足。2005年,該縣決定將鄰近漳州市區的豐山鎮開辟為華安工業集中區(華安經濟開發區),同時制定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將全縣所有引進的項目全部落戶于此,作為承載全縣各鄉(鎮)工業發展的“飛地工業”平臺、項目建設“主戰場”。
“實施‘飛地工業’后,各鄉(鎮)招商引資項目集中到開發區,通過合理布置各類項目用地,基礎設施共享,污染統一治理,節省基礎建設投資成本,達到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目的。”華安縣自然資源局局長鄒宗澤介紹。目前,全縣85.9%工業項目、70%重點項目在開發區,2022年開發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稅收、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占全縣的74.58%、58.94%、70.71%,全縣經濟建設主戰場地位進一步凸顯。
加強領導,強化保障
3月24日,華安縣縣長陳敏杰主持召開低效用地專項整治攻堅年動員會,該縣縣委書記葉毓參加并講話,會議還就《華安縣低效用地專項整治攻堅年行動方案》進行了解讀。
近年來,華安縣基本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土地資源管理新格局,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更加完備,機制更加健全。市場配置、政策激勵、科技應用、考核評價和共同責任等機制也更加完善。
“本次創建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活動實施過程中,我縣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把創建活動置于社會和群眾監督之下,在完成創建活動有關要求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實踐,突出特色,研究探索符合我縣實際的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新機制。”華安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李耿智表示。
據介紹,華安縣成立創建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領導、協調、督查創建工作。并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收集匯總各成員單位工作總結,做好期中評估和期末總結。
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指定專人負責相關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跟蹤進展情況,并及時將有關信息上報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總結宣傳先進做法和經驗,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合力,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規劃引領,優化布局
“我縣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引導和布局優化戰略,完成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以及重點村落村莊規劃的編制入庫,引導鄉(鎮)建設向組團式、串聯式、衛星城式發展,工業用地逐步減少,生活和基礎設施用地逐步增加。”華安縣規劃建設中心主任林梅春介紹。
近年來,華安縣堅持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堅持以“產業集群、項目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為原則,統籌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充分體現節約集約用地要求,實現土地的高效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
該縣利用漳州市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及“一張圖”監督信息系統,及時了解地塊使用情況,推進零增地招商和嫁接型、升級型技改,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據介紹,該縣樹立“畝均論英雄”的發展理念,對不同序列的工業企業用地開展評價,以畝均稅收、畝均產值、畝均收入等指標為主,按企業更新改造投資、研發投入情況及產值、能耗等指標,制定一企一策,強化供地后期監管,細化建設期限,明確開工竣工時間、投產達產時間、投資強度、退出機制等指標內容和監管要求,并在簽訂土地出讓合同時同步簽訂履約監管協議,著力提高土地投入產出效率,促進土地利用更集約高效。
優化配置,規范評價
“日前,銀旭(福建)智能電器有限公司辦理了華安縣首個工業企業標準廠房產權分割,標志著華安縣工業企業標準廠房產權分割辦證改革順利落地。”華安縣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童躍聰介紹。
據悉,華安縣創新工業廠房產權分割制度,制定了《華安縣工業企業標準廠房分割辦證實施意見》,通過嚴格準入條件、明確分割要求、精簡審批材料、創新服務模式等做法,降低企業用地成本、盤活企業資產、紓解企業融資困難;解決生產制造類小微企業面臨的用地保障難、投入成本高、資金運轉低效凝滯等問題,促進全縣工業發展。
該縣創新用地模式,深化土地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加強部門聯動,制定《華安縣工業項目“標準地”出讓改革試點工作方案》,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供應,明確工業項目建設各類管控要求,實行“企業承諾+信用評價+數據應用”的工作機制,全面推進工業項目審批提速增效,推行全流程監管(出讓前準備、按標出讓、審批服務、按標施建、對標驗收、監督管理),實現“拿地即開工”目標。
該縣還嚴格執行國家發布的各類土地使用標準及標準控制制度,對國家和地方已頒布土地使用標準和建設標準,但因安全生產、地形地貌、工藝技術等有特殊要求確需突破土地使用標準確定的規模和功能分區的建設項目,以及國家和地方尚未頒布土地使用標準和建設標準的建設項目嚴格把關,規范開展用地規模等節約集約利用評價工作,確保各個功能分區達到節約集約用地要求。
盤活存量,控制總量
華安縣按照“依法處置、規范操作、超前完成、促進發展”的原則,逐宗分析批而未供土地形成的原因,建立臺賬,并制定“一地一策”,精準施策,做好分類處置工作;同時優化服務,提前介入,推薦招商引資項目優先落位批而未供地塊上,提高批而未供土地的處置率。
對部分因城鄉規劃布局不合理導致無法供地的地塊,本著調整用途、盤活存量的思路,通過對個別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進行局部調整,優化區域空間布局,促進工業項目落地。
將閑置土地處置納入華安縣“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攻堅年”和“七比一看”競賽活動內容,對因政府原因閑置的道路等項目,采取政府收儲等方式處置。2023年閑置土地處置面積309.21畝,處置率31.78%。
制定《華安縣低效用地專項整治攻堅年行動方案》,截至2023年11月30日,促竣工促投產共有37宗,目前竣工24宗,其中11宗辦理不動產權證(6宗投產),1宗為綠地(兆鴻),竣工率64.86%,投產率16.22%。促動工共有42宗,目前已動工11宗,動工處置率26.19%。
近年來,華安縣還實施土地內涵挖潛和整治再開發戰略,“十四五”期間,預計可完成低效用地再開發458畝、批而未供土地處置960畝、閑置土地處置725畝,土地批后供應率、實際利用率明顯提高。
該縣還實施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和減量化戰略,城鄉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之內,努力實現全縣新增建設用地規模逐步減少,到2025年,單位建設用地產業增加值比2023年翻一番,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建設用地面積比率進一步下降,城市新區平均容積率比現城區進一步提高,并積極探索建立標準廠房出租抵押機制,提升土地利用率。(通訊員 賴永旺 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