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2月2日訊(通訊員 許振棟 陳少君 閩南網記者 梁政 文/圖)九龍公園湖面水域面積3.3萬平方米,是以水景為特色的市級綜合性休閑公園。近半年來,由于地下工程施工,公園內湖一直處于排空半干涸狀態。為加快在春節前恢復九龍公園內湖水生態景觀,日前,漳州市供排水中心建設性提出活用聯排聯調功能,引調九龍江水為公園內湖補水,12小時內快速補水5萬余噸。
調研先行,科學謀劃補水方案。漳州市區7條內河河道每日引九龍江水量達20萬噸,其中腳桶港地下暗涵經過九龍公園,涵洞分支聯通公園湖體。調水前期,市供排水中心組織相關業務骨干積極開展調研及前期準備工作,以提高補水速度、助力水質改善為切入點,收集資料、現場踏勘,決定采取“臨時封堵+調水改道”的方式,達到省時又省力的效果。
組織實施,切實保障調度水量。1月19日上午,在關停腳桶港、葫蘆塘出水口補水后,工程人員將氣囊式管道封堵器順利吊裝入涵洞,一小時內完成原有排水暗涵的臨時封堵,隨后打開九龍公園北門翻板閘,除保證古城環城河景觀用水外,集中開啟4臺水泵抽調九龍江水,自新華北路補水點經腳桶港,進入九龍公園補充湖體水量。
補水開始后水位上漲較快,為確保及時響應處理,江濱泵房總控室每半小時報告一次公園水位情況。下午5點,水位接近預定高度,工作人員半開啟南門水閘,湖水形成園內循環。原湖底沉積植物沖至提前設置的攔污帶上,被迅速打撈上岸。隨后,工作人員按計劃關停補水泵,關閉九龍公園南門、北門水閘,吊出管道封堵器,逐步恢復市區7條內河日常補水。
通過引調九龍江水,公園內湖面貌煥然一新,水環境生態景觀明顯改善,切實回應了春節期間人民群眾游湖賞景需要。據悉,未來,漳州市供排水中心將繼續立足漳州市水情,在確保內河防汛安全、水質穩定的同時,扎實做好聯排聯調工作,有效涵養促進河湖生態環境良好,繼續謀劃新的“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