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9月29日發表了戴夫·馬宗達的題為《蘇-34攻擊戰斗機是俄羅斯摧毀“伊斯蘭國”的終極武器嗎?》的文章,編譯如下:
在致力于扶持四面楚歌的巴沙爾政權和打擊“伊斯蘭國”極端組織(IS)恐怖分子之際,俄羅斯已經向敘利亞派出了至少4架蘇-34“鴨嘴獸”戰斗轟炸機。據報道,五角大樓官員已證實這一部署。作為從蘇-27系列戰斗機派生出的專門的攻擊機型,“鴨嘴獸”是俄羅斯為其新中東戰役投入的最先進對地攻擊戰機。這是該機型在俄羅斯境外的首次作戰部署。
蘇-34的構想最早形成于蘇聯時期的最后10年,其主要目的是替代俄羅斯日益衰老的冷戰時期的蘇-24“劍術師”攻擊機。與“劍術師”一樣,“鴨嘴獸”設置了并排雙座。
而與“劍術師”不同的是,蘇-34充分利用了其蘇-27“側衛”戰機的血脈優勢,具有令人畏懼的空對空自衛能力。
除了R-37大離軸角短程空空格斗導彈外,蘇-34還攜帶R-77雷達制導遠程空空導彈。這意味著與其最接近的西方機型波音F-15E“攻擊鷹”一樣,蘇-34能夠執行“自我護航”的攻擊任務。它還擁有非傳統的后向雷達,用以提醒機組從后方逼近的威脅。
盡管蘇-34在緊急狀況下可進行空對空格斗,但它是一款攻擊機。其依靠內部燃料的作戰半徑約為700英里(約合1100公里),但它具備空中加油功能。由于預期這款飛機每次要在空中作業數小時,俄羅斯人一反常態地考慮了機組的舒適性。機艙中的彈射椅后留出了一人高的空間,從而使飛行員可以站起身來,甚至有一定限度的活動余地。
蘇-34攻擊機的傳感器組是列尼涅茲公司的B-004無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該系統采用與其他蘇-27改型機相同的基礎型相控陣雷達技術,但經過了優化,以適應空對地作戰。蘇-34還裝備有電子光學火控系統,并且據信還裝備了地球物理公司的前向紅外瞄準吊艙。不過,瞄準吊艙向來是俄羅斯軍工業的弱項。事實上由于本國系統不是很好,俄羅斯曾考慮過通過特許方式生產法國的“達摩克利斯”瞄準吊艙,但不清楚最終是否如愿。缺乏過硬的瞄準吊艙可能對俄羅斯打擊“伊斯蘭國”組織造成嚴重問題。
蘇-34攻擊機的動力系統由兩臺“土星”Al-31F渦輪風扇發動機組成,可攜帶大約1.76萬磅(約合8噸)彈藥。戰機將搭載各種空對地導彈和大量火箭彈,以及采用激光、電子光學、衛星技術的制導和非制導炸彈,包括RBK-500和SPBE-D集束炸彈。這兩款炸彈對于打擊“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將尤其有效。不過,俄羅斯的武器庫中有多少精確制導武器卻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對于俄羅斯來說,蘇-34、蘇-30SM及其他戰斗機的部署使其有機會在真實作戰環境下測試自己的最新武器,并從中獲得實戰經驗。通過實戰,俄羅斯軍方不僅能夠了解哪些武器管用和哪些武器需要改進,還將知道在遠征環境下的備件和后勤保障方面還有什么需求。和平時期的訓練和部署所能提供的教益是有限的,而這樣的行動將使俄羅斯軍方有機會在真實的海外部署期間拿真實的敵人試手——這將有助于它趕上在過去10多年里不斷經歷戰斗的美國及其盟國軍隊,并著手解決訓練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