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高等教育》今天公布了“2015年亞洲大學排行榜”。東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香港大學三校居首。中國大陸共有21所大學入圍前100強,首次超越日本,成為亞洲上榜大學最多的國家。有關人士認為,中國在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領域的長期持續投資和國際化發展戰略正在使其成為亞洲的學術領頭羊。
2015年亞洲大學排行榜上,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分別位列第4和第5名。其它國內知名學府在名次上大都有所晉升。其中,復旦大學排在第24位,中國科大第26位,南京大學第35位,上海交通大學從去年的第47位上升到39位,中山大學從第56位上升到42位。加上華南理工、華東理工和華中科技大學3所大學首次入選,使得中國大陸入圍亞洲前100強的大學從去年的18所變為21所。與此相反,日本入圍的大學則由2013年的22所、2014年的20所減少到19所。韓國則以13所大學入圍的成績占據第三名。此外,香港地區有6所大學入圍且全部名列前50強,其中香港大學和年輕的香港科技大學入圍前10強,澳門有1所大學入圍。臺灣11所大學入圍,比起去年的13所、2013年17所有所下滑。
這份亞洲大學排行榜采用13項指標衡量各個大學在教育、研究、知識傳播和國際影響力方面的實力。今天在上海開幕的亞太科研信息管理大會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專欄編輯菲爾·巴蒂(Phil Baty)表示,亞洲將繼歐洲和北美洲之后成為下一個全球高等教育的明星區域。最新資料顯示,亞洲許多一流大學都已可以與西方一流大學平分秋色。排行榜展示了亞洲巨大的學術潛力,中國則是其中的領頭羊。他將原因歸結為中國近年來在高等教育和研究、開發領域的長期持續投入和國際化發展戰略帶來的積極影響。
雖然東京大學依然占據亞洲大學排行榜首位,但在菲爾·巴蒂看來,“力量對比已向中國一方傾斜。中國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包括研究和開發費用,自2011年以來每年增加18%(扣除價格影響因素),這個投入似乎得到了很好的回報。”他還引用國際教育協會主席艾倫E·古德曼的話說,亞洲各國政府將大學的國際化視為在快速發展的國際化進程中抓住機遇并保持其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亞洲各國大學國際化的進程將決定亞洲今后在世界扮演的角色,并且可能重新定義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式。
學術出版行業國際巨頭愛思唯爾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起,中國的C9聯盟高校在學術成果的引用影響方面不僅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還超過了日本一流大學RU11。該公司全球學術關系副總裁安德斯·卡爾松(Anders Karlsson)表示,中國的大學并在論文數量上快速增長,論文品質也同步提高。除了資金投入外,中國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也使大學影響力得到迅速提升。據統計,在中國目前發表論文中,有15%為中外研究者合著,這些文章的引用量是同一機構內多位作者合作發表的文章的2.5倍。
除了東亞地區,印度有9所大學進入亞洲前100位。中東地區入選的大學主要來自伊朗(3所)、以色列(4所)、黎巴嫩(1所)、沙特阿拉伯(2所)和土耳其(6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