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在泉州住過雪峰寺、開元寺、承天寺、草庵、普濟寺等數十座寺院,與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締結殊勝因緣。
泉州:弘一大師駐錫最久的城市
中國之最
弘一大師在泉州駐錫長達14年之久,為其駐錫過的城市之最
位置
泉州,地處福建東南沿海
特點
弘一大師在泉州住過雪峰寺、開元寺、承天寺、草庵、普濟寺等數十座寺院,與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締結殊勝因緣。
弘一大師,原名李叔同,他才華橫溢,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于一身,在諸多文化藝術領域曾開風氣之先。李叔同中年剃度,其沙門生涯有24年,其間分別于1928年、1929年、1932年三至閩南。正是這三次到訪閩南,使他在泉州駐錫的日子前后長達14年之久。觀其一生,再無第二座城市能如此受其青睞了。弘一大師與泉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因緣甚深,先后住過雪峰寺、開元寺、承天寺、銅佛寺、彌陀巖、碧霄巖、清源洞、草庵、凈峰寺、普濟寺、福林寺等數十座寺院。在眾多寺院內留下了書法、詩賦、經律等遺墨珍品,可以說,弘一大師將其后半生的心血與智慧,奉獻給了泉州。
泉州古稱“泉南佛國”,這里寺院林立,香火旺盛。1928年12月初,弘一大師第一次來到閩南時,在廈門受到陳嘉庚胞弟陳敬賢居士的熱情款待,后被性愿法師等人挽留駐錫南普陀寺,旋即乘興來到泉州南安雪峰寺度歲。在這段時間,弘一大師初次感受到了泉州文化的魅力,后來大師的履痕便不斷于此城顯現。泉州清源山上的清源洞、南臺巖、賜恩巖、彌陀巖等地方,都留有弘一大師的墨寶和傳說。據說,弘一大師曾經在清源洞住了30多天,白天就到各巖寺游歷、交流、題字,晚上棲身清源洞。弘一大師第二次入閩,曾駐錫泉州承天寺,在寺內開講《普賢行愿品》等經。隨后,前往開元寺續講各種經典。在泉州開元寺山門天王殿的殿柱上懸掛著一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楹聯,據說此聯為南宋大儒朱熹所撰,由弘一大師親書。二度返回承天寺時,弘一大師還幫助性愿法師創辦“月臺佛學研究社”,躬身整理寺內古版藏經并為之編寫目錄。
晉江草庵是我國唯一完整的摩尼教遺跡,庵內的摩尼光佛造像亦是宋元泉州摩尼教傳播的重要史跡。弘一大師曾三次駐錫草庵,每次淹留累月,或度歲,或養病,或弘法。其間,為草庵寫下了一副冠頭聯:“草藉不除,便覺眼前生意滿;庵門常掩,毋忘世上苦人多。”還有一副關于草庵摩尼光佛石像的傳說和龍泉書院歷史的楹聯:“石壁光明,相傳為文佛現影;史乘載記,于此有名賢讀書。”并留下了一方《重興草庵記》。
永春普濟寺是弘一大師在閩南14年中,駐錫時間最長的寺院。大師在寺內足足待了572天,這段日子里,他堅持不開山門,不授徒,悉心誦經著述,在永春期間輯有《戒律系統科表》《四分律刪繁補缺行事鈔》《盜戒釋相概略問答》《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華嚴疏分科》《受十戒善法》等書,著有《為傍生說三皈依略議》等短文。
弘一大師也曾到過晉江龍湖檀林村福林寺,住在后殿二樓一座簡陋而干凈的小木屋。他為這間禪房取名為“尊瞻齋”,他的《律鈔宗要隨講別錄》《晚晴集》《藥師經析疑》便是在這里完成的。另外,在南安市洪梅鎮六都的靈應寺,弘一大師亦住了小半年,在寺中留下“即今休去便休去,若欲了時無了時”“凈地何須掃,空門不用關”“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等楹聯。大師還親撰“唐神僧靈應祖師現化記”,刻于真身塔。
位于泉州中心市區模范巷的小山叢竹公園,旖旎而又靜謐。園內的“晚晴室”,便是弘一大師最后的居所。1942年3月,弘一應泉州士紳葉青眼、尤廉星之邀,住進“晚晴室”,繼續苦心修行。是年10月13日,弘一大師圓寂于晚晴室,荼毗后留下舍利一千八百粒,舍利塊六百塊,于泉州清源山彌陀巖及杭州虎跑定慧寺建塔供奉。太虛大師曾為之贈偈曰:“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凈,菩提之因。”(記者 吳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