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葉軍 萬建輝)“出發!”7月18日上午,千年名樓黃鶴樓下,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專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將“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探訪團旗幟交到全國重點新聞網長江網負責人手中,由此開啟長江文化探訪之行。
啟動儀式 長江日報記者李勇 攝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隨后,由文史專家、中央及湖北武漢新聞媒體記者、家長及學生、市民游客組成的百人文化探訪團,從黃鶴樓出發,走過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抵達“天下知音第一臺”漢陽古琴臺,然后前往3500年前長江流域大都邑“盤龍城遺址”探訪。同時,網絡話題“來打卡!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在長江網“長江頭條”和新浪微博開啟。
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2021年12月21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工作安排》,正式啟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湖北省委省政府積極搶抓中央把湖北確定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的難得歷史機遇,高標準高質量推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爭創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示范區。
為吸引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和支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了這次“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7月18日至8月中旬,文史專家將帶領文化探訪團從武漢出發,將走進武漢都市圈、襄陽都市圈、宜荊荊都市圈,沿著人類起源、史前文明、荊楚文化、礦冶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水利遺產、工業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茶文化等十大主題,走進文化遺址、場館進行現場探訪,一起觸摸長江千年文脈。
“長江中游以湖北為代表,在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考古學百年史(1921—2021)”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在接受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采訪時說,湖北地處長江中游,是擁有長江干流最長的省份,文明進程源遠流長。“長江中游已發現和確認的史前城址達20余座,分布在湖北的有17處。”
探訪團走過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攝
王巍關注到“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他表示,“湖北舉辦這次活動意義很大,以當地楚文化為切口讀懂長江、讀懂中國,展示中華文明的豐富內涵、輝煌成就,可以教育引導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主辦方表示,歡迎全國游客網友參與此次活動,如要獲取活動最及時、最全面信息,可持續關注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長江網小程序、長江網“長江頭條”等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