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報道6月29日,成都2022年版權保護“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家庭”主題宣傳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梵木創藝區舉行。活動現場,“2021年度成都市著作權登記成果”正式發布,四家成都市版權服務工作站授牌,“文創鏈”生態聯盟成立。
主題宣傳系列將在各區(市)縣陸續開展
此次活動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版權局主辦。活動以“激發創新活力 創享知識經濟”為主題,推動版權宣傳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家庭(以下簡稱“六進”),助力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活動現場,成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市版權局)局長師江表示,2022年,成都市版權工作將全面貫徹落實省、市委黨代會精神,積極回應新技術、新經濟、新形式對版權制度的挑戰,持續深化版權體制機制建設,強化版權全鏈條保護,深入實施版權“數字”“護航”“興業”三大工程,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深度融合,開辟版權賦能新賽道,在新舊動能轉換中跑出成都加速度。
據了解,為做好今年版權保護“六進”主題宣傳,各區(市)縣將陸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深入宣傳、普及版權知識。同時,成都將積極開展版權專業培訓會,切實提高版權行政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業務水平,提升公眾的版權意識。
同比增長43.09%!2021年度成都市著作權登記成果發布
活動現場發布了2021年度成都市著作權登記成果。2021年度,成都文學、藝術、科學領域作品著作權登記21.3萬件,同比增長43.09%。其中,作品著作權登記9.2萬件,同比增長17.03%,位居全國前列,涉及文字、口述、音樂、美術、視聽等多個類別。值得一提的是,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達12.08萬件,同比增長73.23%,位列全國第四,成為歷史上首個西部地區登記數量突破10萬件的城市。尤其是“成都造”軟件為解決“卡脖子”難題的純國產自主安全信創產品研發提供了技術支撐。
近年來,成都深入推進全國版權示范城市建設,版權產業經濟貢獻率日益凸顯。數據顯示,全年成都版權產業實現增加值為1708.36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為9.64%,高于全國水平2.25個百分點。文化創意產業、電子信息技術和動漫游戲等新業態成為發展數字經濟、培育新動能的有力引擎。
2021年7月,經中宣部、國家版權局批準,在四川天府新區設立國家版權創新發展基地,形成以深圳前海、上海浦東、四川天府新區為核心的版權創新發展格局。自授牌以來,基地簽約引進阿里數字版權交易中心、虎牙直播西南中心等29個項目,總投資達400億元。
成都傾力打造了“成都數字版權交易博覽會”展會品牌。自2019年始,“數博會”連續在蓉舉辦三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一帶一路”版權高峰論壇、全國大學生版權征文頒獎活動、全國版權工作會議同步投放成都舉行。期間,中國數字版權產業聯盟、全國城市臺數字版權產業聯盟相繼成立,成都造版權“斑馬鏈”全國上線。促成視覺中國視頻業務中心等400余個項目簽約,達成合作意向3000余個,版權交易數量累計達到38萬余件。
此外,成都將軟件正版化工作與促進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將優質“成都造”軟件產品納入全市軟件正版化目錄,全市軟件業務收入4456億元,累計增速15.1%,排名副省級城市第五。
同時,版權保護環境持續優化,2021年成都全市受理涉及版權的案件6668件,審結6175件,結案標的總額約結案標的總額約1.1億元。
打通“最后一公里”四家版權服務工作站授牌
版權服務工作站是打通版權保護工作中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環節。啟動儀式上,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學院版權服務工作站,成都光廠創意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服務工作站,成都八角沃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版權服務工作站,成都進托邦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版權服務工作站正式授牌。
技術+版權“文創鏈”生態聯盟成立
數字技術深度應用在版權保護領域,釋放了巨大的版權經濟生產力和吸引力。成都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數字版權平臺,實現版權行政確權、瞬時技術存證、信息公開查詢、在線網絡監測等網上全鏈條服務功能。據統計,目前平臺已為權利人、運營商、使用者提供服務92000余人次,滿意率達99.8%。全國范圍作品在成都技術存證1100萬件,在全國交易金額3億余元。
技術賦能版權,在今天的活動中,“文創鏈”生態聯盟正式成立。據介紹,“文創鏈”生態聯盟由四川省區塊鏈行業協會、成都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旨在聚集全國數字文創產業資源,推動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建設。“文創鏈”生態聯盟未來將開啟從創意到交易全流程服務,搭建包括創意生產、內容審核、登記確權、監測維權、傳播交易及數字資產管理等環節的數字資產服務網絡。
從線下到線上 版權授權集市“永不落幕”
活動中,版權授權集市同步舉辦。58家版權企業通過集市展出自己的版權作品,并開展授權活動。據了解,該集市在現場活動結束后,將“移師”線上,通過《蓉話版權 成都IP》融媒體專題,進行全景呈現,屆時,網友可通過網絡,訪問、了解這一“永不落幕的集市”。
賦能產業升級大咖縱論版權保護與開發
近年來,隨著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版權產業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活動中,成都攜恩科技、進托邦、光廠創意的負責人分別從無人航空運營體系構建、數字文創版權保護新模式、版權助力創意經濟等角度,進行了主題演講。
“我們正從游戲版權保護創新實踐,探索數字文創版權保護新模式。”“進托邦”CEO陳成認為,如今游戲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重要,將游戲作品中的角色、道具、場景、文字腳本、音頻、視頻等內容素材拆分為獨立版權作品分別進行登記的有效保護模式,填補數字文創作品綜合版權保護空白。
何讓版權保護賦能產業升級?當遇上創意設計、遇上WEB2.0版權會發揮什么樣的作用?發生著作權糾紛又如何保護自己的版權?在活動現場的沙龍環節,西華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知識產權系主任吉方英主持,嘉賓成都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館長許燎源、光廠創意CEO楊達、成都知識產權法庭審判員蘭田、都八角沃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編輯王春曉、進托邦CEO陳成、成都大熊貓文化產業促進會秘書長楊蛟紛紛發言,帶來了精彩的分享。(記者但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