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重慶市大足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該區龍水鎮社會事務辦原副主任張安磊騙取國家低保金案。該案線索來源于重慶市黨員干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制度。該制度于2017年在大足區試點,2018年在重慶全市推開,共設計了報告、比對、核查、公示等六個環節。張安磊貪污低保金的問題線索就是在第二個環節被比對發現的。
編織謊言
張安磊是“85后”,大學生村官,自幼家境殷實。2014年,因家庭遭遇經濟危機,習慣了“大手大腳花錢”的張安磊開始四處搜尋“掙快錢”的門路,以彌補越來越大的經濟“窟窿”。恰好這時,他被提拔為龍水鎮社會事務辦副主任,負責民政工作。
在外人眼中,自從負責民政工作后,張安磊更加盡職盡責了,每天早出晚歸,忙得不亦樂乎。不過,只有他自己知道,這些不過是“障眼法”。因為沒多久,他就發現了低保審核制度上的漏洞——本來需要三個人配合完成的受理審核、入戶調查、簽字蓋章等工作,因鎮上人才緊缺,全都落到了他一人身上,而區民政局的低保審核制度也形同虛設。
發現“漏洞”后,張安磊精心編織了一個謊言。2016年6月,他先給一起共過事的龍水鎮鹽河社區支部書記張某打電話,謊稱上級出臺了一個新的“惠民項目”,主要針對“不符合低保條件的城鎮困難群眾”,辦理成功后每人每年可領取1000多元補助,且社區干部還有一定的工作經費。張某對張安磊所說的“惠民項目”深信不疑,很快將11戶困難群眾的資料及銀行卡送到張安磊手上。隨后,張安磊又偽造了入戶調查表、經濟核查表等材料,公示、上報后很快獲批。
此后,張安磊如法炮制,違規將鹽河、朝陽、花市等5個社區的另外19戶困難群眾一起申報為城鎮低保戶,每月從這些賬戶中提取資金供自己還貸和消費。
為掩人耳目,他每月都會以困難補助或慰問金的名義,拿出一小部分資金發放給這些“虛假低保戶”和社區干部。為逃避處罰,每月低保金到賬后,他都會想方設法躲避監控探頭,不斷變換時間、變換地點取款。每月初一、十五,還會到寺廟燒香拜佛,祈求“平安”。
以謊圓謊
再狡猾的狐貍也會露出尾巴。鹽河社區的陳某因車禍癱瘓在床,其家人在為他辦理銀行卡時開通了銀行卡短信提醒業務。2016年8到10月,陳某妻子發現,自己在村干部那里領到的錢與銀行卡短信提醒的金額差距較大,便來到鎮上反映“社區干部吃了錢”,同時多方打聽這個“惠民項目”的情況。張安磊擔心事情敗露,緊急邀請社會朋友羅某幫忙,冒充區民政局領導來到鹽河社區,召集所有“虛假低保戶”開會,解釋這筆錢是“多人共享,不能一人獨得”,同時威脅他們取消短信提醒。
2017年10月,大足區全面推開黨員干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制度,這給張安磊帶來了無形的壓力。他在懺悔時說:“這項制度就像一根繩索一樣,緊緊地勒住了我的脖子。又像一把利劍,懸在頭頂,隨時都可能掉下來。”因為害怕,張安磊緊急報停了陳某的低保資格,并分三次給了其妻子“封口費”8400元。但出于僥幸心理,他并沒有報停其他“虛假低保戶”,依然領取著低保金。
2017年12月,大足區紀委通過“黨員干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信息化管理系統”,發現棠香街道機關干部肖某的親屬彭某在龍水鎮享受了低保。按照要求,肖某需向組織如實報告個人及親屬涉權情況。因此,肖某向彭某求證,彭某表示自己沒有享受。隨后,區紀委涉權事項專項調查組根據這一情況展開調查,又發現2戶“虛假低保戶”。此外,大足區委巡察辦、區紀委監委信訪室也先后收到了多起關于“龍水鎮黨員干部套取國家低保資金”的問題線索。最終,所有問題線索都指向了張安磊。
謊言破滅
2018年3月,龍水鎮社會事務辦工作人員賴某因履職不力被大足區紀委監委給予嚴重警告處分。看到身邊人因涉權事項公開制度被處理,張安磊猶如驚弓之鳥,再次緊急邀請羅某冒充區民政局領導,分赴各社區召集“虛假低保戶”開會,告知他們這一“惠民項目”終結,并現場銷毀了銀行卡等相關資料。但一切都為時已晚。
2018年6月21日,張安磊被大足區紀委監委采取留置措施,7月4日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
審理查明,從2016年8月到2018年5月,不到兩年時間,張安磊通過虛構“惠民項目”方式,將龍水鎮5個社區共計30戶群眾違規申報為城鎮低保戶,每月從這些低保賬戶中提取低保金供自己還貸和消費,累計騙取國家低保資金高達90余萬元。
2018年10月15日,張安磊被大足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4年3個月,并處罰金30萬元。
留置期間,張安磊撰寫了1萬余字的懺悔錄。他表示,一個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想以我的經歷告誡其他公職人員,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截至目前,大足區納入實施的31個區級部門、27個鎮街和309個村(社區)共計7000余名黨員干部報告親屬信息8萬余條,共比對惠民資金(項目)近3000項、比對資金總額32億余元,取消不符合條件的低保、扶貧、移民后扶、困難群眾慰問救助對象等765人次,查處黨員干部親屬涉權問題49件90人,處分29人,問責34人。(重慶市紀委監委 王廷志 || 責任編輯 楊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