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廣州恒大俱樂部的工作精力被消耗在了對奧巴梅楊的“抵觸”與“拒絕”上。
恒大為回應國安的“網絡舉報”和足協的“關切”,先后發布了兩道公告。第一道公告是干脆利落地否認“傳聞指控”,表明傳聞“純屬子虛烏有”。第二道公告是表明心跡,展示“知行合一”:“從2017年開始,我俱樂部明確外援引進要與中國足球水平相匹配的原則,堅決不花高價到國外引進外援,堅決不搞外援的引援競賽,把工作重心轉向青少年球員培養。”
這也和恒大老板許家印在2017年2月恒大俱樂部新賽季管理會議上的講話和3月全國政協記者會上的表態完全吻合。
2月的管理會議上,許家印認為,恒大足球實現了第一階段“打出成績、樹立品牌、作出貢獻、奠定基礎”的目標,并提出恒大足球下一階段的目標是“打好成績、建好梯隊、實現2020年全華班”;3月的全國政協記者會上,許家印說:“俱樂部不能搞外援的引援競賽,要把投資重心轉向青少年培養,中國足球才能長遠發展。”
恒大吹的“牛皮”,每次都是行動指南
隨著許家印去年三次明確強調2020年實現全華班,使這一目標成為媒體持續關注、不斷討論的焦點,其中也不乏異議和爭議。
把時間拉回到2010年3月,剛剛接手廣州足球的許家印便提出“五年內奪取亞冠”的“小目標”,而當時恒大仍身處中甲。這一目標一度被外界嗤笑為“癡人說夢”。接近恒大內部的人士透露,當時不僅外部有群嘲,內部也有異議,認為“老板不懂球”,據說許家印是這樣回應的:“如果目標很好實現,那設立目標又有什么意義呢?”
僅僅花了三年時間,恒大便讓這一目標變得“意義非凡”——廣州恒大為中國足球奪得了首座亞冠冠軍,一澆全國球迷心中的塊壘。并且在五年內,廣州恒大兩奪亞冠,完爆了這個“小目標”。公眾由此對廣州恒大有了再認識:別人認為是牛皮的,就是恒大俱樂部付諸行動并能夠變成現實的真心話——這其中,當然也包括“2020全華班”目標。
要實現全華班,更要對球迷負責
2017年11月,在以“重視提拔年輕球員”見長的主帥卡納瓦羅到任發布會上,這位實施“董事長領導下的主教練負責制”的許老板,強調“全華班必須建立在保全競爭力的基礎之上”。他的原話是這樣的:“我們的外援也不是說一下子沒有了,我們要逐漸減少外援;同時,到2020年實現全華班的時候,我們球隊的實力還要能夠保持強隊的實力”。
作為一家心氣飽滿、戰功卓著的俱樂部,成績倒退、由盛而衰的事情是不被允許的,也與恒大集團“努力拼搏、開拓進取”的企業精神相背離的。同時,廣州恒大隊也必須確保“恒久做大”,這既是對穩步向好的中國足球的榮譽負責,也是對癡迷勝利的中國球迷的情緒負責。畢竟在外戰層面,廣州恒大依然是“與他們不同”、最令人放心的穩膽球隊。
正如澎湃新聞所指出:“全華班始終是一個目標,對于拿慣冠軍的恒大來說,管理層不可能容忍用全華班在聯賽中只有中游水平。”
謀定而動,全華班路徑越發清晰
為了穩妥地實現2020年全華班“換膚”,廣州恒大已經完成了一攬子“助攻未來”的清單。對此不斷增長的漂亮數據,許家印爛熟于心——這是他實現“小目標”的基石。
他毫不掩飾對恒大足校“青訓成果數據模塊”的欣喜,“我們足球學校2012年才開學,現在已經有2800多個小孩了。第一年招的是從8歲到13歲的孩子,以后每年都是8歲到10歲的。2015年,我們成立了西班牙分校,每年從當屆500多名13歲的小孩中,選拔最優秀的25人去西班牙分校深造,計劃培訓4年回國。現在,恒大足球學校的小孩已經學習5年了。(全華班)這個目標就是基于恒大足球學校,我們是有底氣的。大家看到,這幾年,我們足球學校不同年齡段的隊伍已經拿了100多個冠軍,越往后會更加好,這就是恒大提出‘全華班’一個有底氣、有基礎的地方。”
所以,廣州恒大“全華班”在路上——盡管不會朝發夕至,但定會踏石留印。
對于“說少做多”也“能成事兒”的廣州恒大,球迷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