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力薩爾茨堡紅牛的20歲前鋒黃喜燦
面對勁敵,尤其是進攻線球員大量效力于海外聯賽,國足要做到知己知彼,了解對手的攻防套路和球員進球特點是必須環節。搜達足球采集了韓國隊在亞洲區預選賽40強階段的所有7場比賽以及今年6月份進行的2場熱身賽數據(表1),通過對進球套路和失球套路兩方面的分析,對太極虎進行一番攻防解讀。
韓國隊這9場比賽取得了8勝1負的戰績,世預賽亞洲區40強賽階段更是全勝且1球不失。9場比賽共進27球,失7球,進球隊員共有10人。
表1 韓國隊比賽及進球方式
進球方式:
首先來分析下韓國隊的進球方式。韓國隊陣地戰攻入23球,占比85%,定位球有4球入賬,相對較少,且沒有反擊戰進球(圖1)。從中可以看出,韓國隊在比賽中,特別是對陣亞洲對手的時候,還是一支以陣地進攻為主的球隊。
韓國隊在陣地攻堅戰中的“武器”較多,9場比賽中各種進球方式都有(圖2)。其中邊路進攻和中路滲透的進球方式較為突出,分別打進7球和8球,而長傳沖吊只打入1球,這也與韓國隊近年來一直堅持的地面傳控型打法有關。施蒂利克執教的韓國隊雖然講究整體傳控,但并不是每一次進攻都那么復雜,有機會攻門的時候他們也會采取簡便的方式。從表1中的“進球前傳球次數”就可以看出,韓國隊通過10次以上傳導而進球的只有4次,而傳球次數只有1到2次即進球的多達9次,占比達三分之一。前場丟球后就地快速圍搶,反斷球之后打對手立足未穩,是韓國隊的一大特點,圖2中韓國隊利用對手失誤打進4球也說明了這個問題。最近的例子是韓國熱身賽對捷克,韓國隊前場積極反搶后尹比加蘭直傳球隨即穿透捷克后防線,石現俊完成破門。
石現俊的進球
圖1 韓國隊進球方式分布
圖2 韓國隊陣地戰進球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