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軍是最早實行募兵制的軍種,圖為海軍陸戰隊
臺軍的募兵廣告
正在臺北讀書的小董,最近有點煩。像很多島內年輕人一樣,他對當兵毫無興趣。按照當局正在推動的募兵制,1995年出生的他應該可以免服兵役,“但最近風頭不太對啊,很怕最后又變卦”!小董并不是杞人憂天。按照臺當局規劃,2015年將全面實行募兵制,此前將有3年的“募兵制執行驗證階段”,今年正是最關鍵的第一年。針對募兵制面臨的種種難題,臺“國防部長”高華柱卻公開表態,一旦募兵制執行有困難,未來可能恢復征兵制!
征改募 最關鍵的一年不給力
相對于武器采購裝備、軍事戰略演變,很多人對臺灣的兵役制度要陌生很多。
目前世界范圍內主要有三種兵役制度:一種是募兵制,特點是志愿性,以美國為代表,個人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確定服役期;另一種是征兵制,特點是義務性,以韓國為代表,即政府用法律規定一定年齡內的公民必須服一定期限的兵役;還有一種是征募混合制,即將上述兩種兵役制度結合使用。
臺軍兵役制度的發展也基本按照這三種類型分為三個階段:從1949年開始,臺軍長期實施征兵制:上世紀末期,臺軍展開各種軍事改革,逐漸過渡到“征兵為主、募兵為輔”的征募混合制;馬英九上臺后,臺軍開始推動全募兵制改革。
2012年1月1日起,作為募兵制法理支撐的新修訂臺“兵役法”正式生效,標志著爭論多時的募兵制改革跨出實質性的一步,為2015年全面實施募兵制奠定基礎。而作為3年“募兵制執行驗證階段”的第一年,2012年是臺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年,也是能否順利征改募的最關鍵一年。
由于島內經濟困境導致當局財政窘迫,臺軍今年推動募兵制難題不斷。面對“立委”的質疑,“國防部長”高華柱本月在“立院”直言,募兵制執行必須有財政保障,如果真的有困難,“包括恢復征兵制或征募并行制,‘國防部’都愿意考量”。這也是“國防部長”首度公開對募兵制表達信心不足,為這項改革的前景蒙上陰影。
小而精 改革兵制重塑戰力
太熱不能出操、累了就要請假,被罵可能得憂郁癥、管太嚴就鬧自殺……近年來,臺軍“草莓兵”形象深入人心。士氣低下、戰斗力薄弱成為兵制改革的最直接原因。對于秉持“有效嚇阻、防衛固守”軍事戰略的臺軍來說,主要的戰略部署是以強大的海空軍力量避免兩棲登陸戰的出現。因此臺軍需要準備的不是依賴人力消耗的陸地防御戰,而是快速部署、精確打擊、信息化主導的現代化戰力。考慮到低至全球倒數的島內生育率,未來可以服役的臺灣年輕人將越來越少,通過募兵制打造一支“小而精、小而強”的常備部隊,既是軍事戰略變化的需要,也符合島內的社會現狀。作為募兵制的規劃者之一,臺軍退役中將蘭寧利承認,生育率低是促使采取募兵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希望用長年服役來彌補人數不足。實行募兵制后,新人入伍就簽四年合同,每年所需兵員數就變成原先的1/4,勉強夠用”。
另一方面,臺軍這些年來陸續執行“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在裁減兵力的同時,不斷縮短阿兵哥的役期,從三年、兩年減少到一年十個月,直至現在的一年甚至十個月?!皣啦块L”高華柱去年曾憤怒表示,正是因為征兵制已被玩到扭曲變形了,所以才會推行募兵制。對于民進黨執政八年逐步縮短役期的政策,軍方多次表達強烈不滿,因為一年役的兵員根本無法承擔崗位責任,“民進黨缺乏最基本的軍事常識,陳水扁不擇手段討好老百姓,把服役期降到1年,還規定每年休假114天,兵的質量已經完蛋了”。
以現在一年役為例,六周新兵訓練之后,服役者還要去專科訓練中心受訓四周或六周,這些軍事素養半生不熟的士兵到了服役單位根本無法使用,導致軍方出現一直在練兵、一直沒兵用的窘境。
而隨著軍事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新武器的裝備,士兵只有經過長期、專業的訓練,具備較高素質和專業能力,并且需要很長時間處于現役,才能形成有效的戰斗力。征兵制度下,崗位人才往往剛達到服役要求就因完成役期退役,根本無法形成高水平的有效戰斗力。
錢不夠 藍圖雖好難敵現實
根據臺軍描繪的募兵制藍圖,未來到服役年齡的年輕人,只需要接受4個月的“軍事征訓”、納管為后備軍人即可,軍事力量將主要依靠招募而來的更精銳、更專業的職業化軍人群體。
前“軍系”帥化民告訴媒體:“以前是由部隊長官自己訓練,現在一個合格的戰車兵要到步兵學校接受基本訓練,再去裝甲兵學校學習,然后還要去炮兵學校訓練?!碧m寧利說:“很多后勤工作如廚務、機關雜務統統外包給商人,軍人不再管割草這樣的工作,每個人都要用在刀口上。”
為了吸引兵源,臺軍規劃士兵月薪將從義務兵現行的6000多元(新臺幣,下同),調漲為志愿兵的37560元,約為社會基本薪資的兩倍。另外再比照一般公教人員的加班費,發放“戰斗部隊津貼”。除高薪外,軍方計劃投入近千億元,打造“人性化、舒適化、家庭化”的當兵環境,未來士兵可以住四人房,有電視、空調、衛浴設備,甚至包括DVD、KTV和健身房。
但正應了那句網絡流行語,“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盡管軍方以高薪、高福利吸引年輕人從軍,但軍方初期招募1.5萬名志愿兵的目標都很難完成,很難想象2015年20萬人的全職業化軍人要從哪找。更關鍵的是,臺灣陷入經濟困境無法自拔,公共債務卻隨時有崩盤之虞,對于需要有龐大預算支撐的募兵制,臺當局已漸現力不從心之態。
此外,募兵制要求重新調整官、士、兵的配比,因為現代化戰力需要高素質的基層戰力作為保障。臺軍將官比例過高的弊病眾人皆知,但“保兵裁官”、把更多資源用于基層卻是掌軍者避之唯恐不及的禁區。
“臺灣的政治形勢不允許搞征兵制了,回不了頭了,如果有政客敢提議征兵制,他是下決心跟民意為敵?!睅浕裨绱藦娬{募兵制的不可逆轉。但面對內部推不動、外部不看好的政策困境,臺軍募兵制改革還真是難言樂觀。(海峽導報記者 劉強 文/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