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波
臺灣輿論多認為,2014年臺北市長初選,馬英九偏愛的不是連勝文(資料圖)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因為連勝文有關“經濟搞不好,選上(臺北市長)也只是個丐幫幫主”的發言,以及吳伯雄公開提及外界議論馬“用人圈子過小”,再加上國民黨延攬政務官入黨,民調低迷的馬英九,再次陷入爭議。
面對外界的指責與批評,馬英九保持低調。可他內心的想法又是怎樣?馬英九數十年的“哥們”、臺灣“統派”學者、原臺灣大學教授王曉波,昨天在接受導報記者電話專訪時,以他對馬英九的近身觀察,對近來臺灣時事侃侃而談。
關于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初選
“馬偏愛江宜樺而非連勝文”
導報記者:最近兩三天,連勝文有關“丐幫幫主”說,招致馬英九陣營的強烈反擊,爭議還在持續中。很多人在說,目前民調支持度低迷的馬英九,不應該如此強力回擊連勝文。您認為呢?
王曉波:首先,可以代表馬英九發言的,除了馬英九本人外,還有“總統府”發言人和國民黨發言人。以我對馬英九的了解,他若真要反擊,一定會“具名”。
其次,回歸事實的本身,連勝文講“經濟搞不好,選上也只是個丐幫幫主”,確實有點不適當。在很多馬英九陣營里的人聽來,連勝文有點說“風涼話”的味道,其潛臺詞是——— “你們把臺灣經濟搞得這么不好,就來讓我選臺北市長,就算我選上,也只是個丐幫幫主。”這當然會令馬陣營的人不爽。
導報記者:但有人解讀說,這是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的提前爭斗,是馬英九陣營故意打壓連勝文,暗助馬屬意的江宜樺。
王曉波:從目前形勢看,江宜樺和連勝文是國民黨內最有可能競爭2014年臺北市長一職的人選。坦白講,在我看來,馬英九是比較偏愛江宜樺而非連勝文,就像之前偏愛葉金川而非郝龍斌一樣 (葉金川曾是馬英九任臺北市長時的副市長,2006年與郝龍斌競爭臺北市長初選落敗——— 記者注)。這與馬英九的“省籍”考慮有關。
只不過,馬英九對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人事的安排,可能又要再次落空。就像以前自己支持的葉金川不敵“外省第二代”郝龍斌一樣,如今“本省”的江宜樺的民調支持度遠遠落后于“外省第二代”的連勝文。
關于馬英九“用人圈子過小”的爭議
“馬用人圈子其實比兩蔣時期還大”
導報記者:最近還有一件事,即吳伯雄在中評委會議上公開提及外界議論馬英九“用人圈子過小”的問題,國民黨發言人蕭旭岑也轉述馬英九看法提出反駁,并希望指控者拿出證據來。雖然蕭旭岑強調,國民黨的反駁并非針對吳伯雄,但外界也在作政治解讀。您是否也認為馬英九“用人圈子過小”?
王曉波:馬英九一直以來有個想法,就是洗刷國民黨被外界認為是“外省黨”的形象,而要把國民黨打造為所謂真正的臺灣“本省黨”。這就是為什么馬英九不愿用 “外省第二代”的原因。馬英九用人其實“圈子比兩蔣時期還大”,只是用人時“親綠而不親藍”。
兩蔣時期,因為權力壟斷,非國民黨籍人士是不可能進入權力中心的。現在,馬英九是想進行“社會的權力分配”,而不是“權力壟斷”,以此來緩和政黨、省籍沖突,緩解社會矛盾。因此,馬英九臺北市長任內,才會用街頭運動一線人物鄭村棋當勞工局長;在“總統”任內,用社運律師王清峰做“法務部長”,用街頭運動一線人物王如玄擔任“勞委會主委”,延攬臺聯黨的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現任的“文化部長”龍大小姐(龍應臺———記者注),也是專門踢國民黨的人。
相反,馬英九當“總統”后,出錢出力幫他輔選的人,卻在權力分配中落空了。話要說回來,現在有多少完全無所圖而為你賣命的人呢?正因為 “用人沒用上我”,所以很多人批評“馬英九用人圈子小”。好了,這回給馬英九駁回去了。
只是,馬英九確實缺乏一些政治手腕。這可能會影響他改革的成敗。
關于讓政務官加入國民黨
“楊秋興若加入國民黨,可能拿下高雄”
導報記者:最近,臺灣政務官恢復或加入國民黨籍一事,也引起很多評論。比如,“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都已入黨;國民黨現在還鎖定“內政部長”李鴻源與“政務委員”楊秋興,希望他倆也加入國民黨。您怎么看這事?
王曉波:隨著2014“七合一”選舉、2016“總統”選舉越來越近,國民黨內部爭斗一定會很厲害,各種議論都會有。鼓動江宜樺、王郁琦加入國民黨,馬英九就是希望提拔政務官來培養國民黨選舉人才,邏輯上是講得通的。
導報記者:您覺得原屬民進黨籍的楊秋興會加入國民黨嗎?
王曉波:有可能。
導報記者:但邱毅說,如果楊秋興加入國民黨,參選2014年高雄市長就會輸。
王曉波:不一定。你要知道,臺灣中南部選舉,派系力量的支持重于政黨的支持。現任民進黨籍嘉義“立委”陳明文就是個典型。陳明文原是國民黨籍,退黨后加入民進黨,因有派系支持,一樣在選舉中贏得嘉義縣長職位。楊秋興在高雄有相當的派系力量支持,如能加入國民黨,原有支持力量結合國民黨支持,就可能拿下高雄市長。
關于馬未來三年在兩岸的作為
“馬有使命感,即便有困難也會努力做”
導報記者:在您眼中,馬英九還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在進行改革。但誠如您剛才所說,馬英九缺乏政治手腕,所以,這使改革有失敗的風險。你說呢?
王曉波:馬英九經常講“要自我改造,讓國民黨脫胎換骨”。我也經常問,馬英九最終到底能否讓國民黨脫得了胎、換得了骨?
因為,中國歷代的改革,成功者甚少。古代成功者中,有春秋末期鄭國的子產和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子產死后,鄭國百姓如喪考妣,舉國慟哭,連圣人孔子聽到子產死訊后都哭了,并贊其為“古之遺愛”。商鞅雖然最終被“車裂”,五馬分尸,但“商君雖死,商君之法未變”,他的改革不僅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而且,后來“漢襲秦制”,“雖黜百家而陽儒陰法”,一直到大清律典,都沿用商鞅之法。其他如王莽、王安石、康梁變法等,統統都失敗。近現代改革中,鄧小平是個成功者。
導報記者:您都這么悲觀,那馬英九宣示的未來三年兩岸政策重點,包括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并通盤檢討“兩岸人民關系條例”,能完成嗎?
王曉波:馬英九在兩岸政策方面面臨的一個麻煩,就是陳水扁任期內安排了太多“綠色人馬”到重要的位置任事務官,這些事務官是有法律保障任期的,動不了。馬英九的政策要在“政府”機構中執行,就會遇到這些“綠色事務官”的怠慢。再者,要翻修“兩岸人民關系條例”,非得在“立法院”打得頭破血流不可。可是,國民黨的這些“立委”,大多不是靠馬英九而當選,而且幫馬英九賣力輔選的,也不見得得到提拔,那他們憑什么非得全力支持馬英九?所以,這些都會使馬英九有心無力。
當然,這些政策完全不執行也不太可能,至于執行的程度如何,就看馬英九的本事了。不過,馬英九是個有使命感的人,他會去努力追求自己的“歷史定位”。(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