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來一只土雞,再幫忙稱10斤糖果……”農歷臘月廿八,清流縣靈地鎮的鄉村集市上人頭攢動,濃厚的年味在街頭巷尾間彌漫開來。
“趁著趕集日,我們買了對聯、魚、豬肉、瓜子。”黃炳坤剛從廈門趕回家鄉,久別的農村大集,熟悉的鄉土年俗,無不讓他倍感親切。
“現在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時候。”在服裝鞋帽攤點前,攤主黃大姐特地將縫紉機搬到了門口的顯眼位置,熱情地招呼每一位前來裁剪衣服的顧客。“過年了,大家都換上新衣服,褲邊不合適的來我這兒裁一裁,穿上更合身。”
不遠處,各式年貨攤位緊密相連,對聯、干果等各類商品琳瑯滿目,村民或駐足細賞,或精挑細選。攤主也忙得不亦樂乎,臉上洋溢著喜氣洋洋的笑容。
前來趕集的不僅有周邊鄉鎮的村民,還吸引了許多城區的居民過來選購。“我家在清流城區,車程大約50分鐘,每年年末只要有空,都會過來趕集,聽聽這些熟悉而溫暖的吆喝聲。”城關居民邱浩平特地帶著父母和孩子一同前來,終于嘗到了期待已久的油餅包糍粑。
作為春節前的最后一個集日,靈地鎮集市的客流量達到頂峰,一天之內就有上萬客流涌入。如何確保交通順暢有序?近年來,清流縣巧借趕集日的熱鬧氛圍,將各鄉鎮“以路為市”的集市進行綜合整治,按功能進行分區,通過規范商販經營行為、加強安全監管,確保農村集市安全有序進行,也展現了鄉鎮文明新風貌,讓年味與文明同行。
記者 王帥 羅昱倫 通訊員 楊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