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在這里,大自然的山水饋贈、老祖宗的文化遺產、革命者的無畏精神、建設者的奮斗足跡,都為講好“文旅故事”、寫好“文旅文章”,提供了生動素材。
依托良好的資源優勢,近年來,我市多措并舉加快文旅融合發展,以“一縣一全宴”為抓手,不斷豐富“中國綠都·最氧三明”文旅品牌的內涵和形式,全力推動文旅產業再上新臺階。
“一縣一全宴”
串起“旅游鏈”
“上回品嘗了大田特色美食,就想再來一次。”5月14日,在大田縣大仙峰·美人茶景區,游客吳戎漫步茶山中,沉浸在幽幽茶香中。
3月11日,以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大田槐豬為主要食材的“大田全豬宴”如期而至,喚醒了游客的味蕾。
“一縣一全宴”既是宣傳三明青山綠水的新途徑,也是我市串起“旅游鏈”的全新探索。
去年11月,“中國綠都·全宴三明”全市地方特色美食宴烹飪大賽舉辦,這場美食與文化交融的盛會,吸引了536萬網友點贊,2280萬網友在線觀看。
借美食之名,品福地魅力。聚焦“中國綠都·全宴三明—月月饗”主題,全市各縣(市、區)每月開展一場“全宴美食”推廣活動,線上融合當地文旅資源開展宣傳,線下通過旅行社招徠游客品嘗全宴。
圍繞“中國綠都·全宴三明”主題團餐主打產品,我市還串聯周邊景區、酒店、森林康養和職工療休養基地、特色體驗項目,研發了“逛吃之旅”線路。
以美食為龍頭,眼下,全市各地不斷開發推出主題多樣的精品旅游線路,整合資源、優勢互補、補齊新業態、新產品供給短板,實現旅游效益最大化。
5月9日至15日,福州三明大廈“源味三明”推出“一縣一全宴”活動之“寧化貢雞宴”。《寧化貢雞宴》的短視頻上傳抖音號后,播放量達267萬,點贊數超4000條,足以體現美食的誘惑力、影響力。
“三明全宴·口福心福”。三明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用特色美食吸引、留住游客,進而帶動住宿、休閑、娛樂等其他業態發展,成為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縣一品牌”
旅游“活起來”
晨光熹微,空谷回響。“咕咕咕……”在明溪縣夏陽鄉紫云村,隨著楊美林老人一聲呼喚,幾只白鷴翩然而至,生動詮釋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佳話。
明溪縣林深水美,已發現野生鳥類300多種,占福建全省鳥類的60%。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觀鳥產業,不斷打響“生態觀鳥+森林康養”品牌,每年吸引近3萬名游客前來觀鳥拍鳥,逐漸實現生態富民。
三明,八山一水一分田,因地形原因,各地擁有特色鮮明的旅游資源,一年四季皆可游。
漫步于三元萬壽巖,聆聽歷史的回響,感受文化的魅力;前往靜心泰寧,游大金湖、上清溪,感受魅力丹霞;到沙縣品百味小吃,感受人間煙火味……
依托豐富的特色旅游資源,我市以全域游、全季游為目標,不斷完善旅游設施、整合旅游資源、打造精品線路,助推旅游業駛入高速發展“快車道”。
“十三五”期間,全市接待游客總人數超1.5億人次,旅游總收入超1460億元。
眼下,全市旅游產業圍繞構建“一頭一心三帶”旅游業空間布局,做強泰寧旅游龍頭,加快泰寧旅游產品轉型提質,打造沙溪百里畫廊休閑旅游帶、向莆鐵路深呼吸小城健康旅游帶、泉南高速客家風情自駕旅游帶,帶動市域內主要景區聯動發展,打造縣域主題產品特色突出、產品優勢互補的大旅游發展格局。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接下來,我們將重點打造‘一縣一品’,推動文旅融合再出發。”市文旅局負責同志介紹,目前,我市在“中國綠都·最氧三明”總品牌之下,根據各縣(市、區)文旅資源和產業定位,將重點打造“萬壽三元、食賞沙縣、桃源永安、觀鳥明溪、怡養清流、紅色寧化、福源建寧、靜心泰寧、山水將樂、閩心尤溪、茶美大田”11塊特色品牌,既凸顯良好的生態發展優勢,又構筑起百花齊放、各有特色的文旅經濟發展框架。
文旅“齊步走”
奏響“發展樂”
三明,閩江源頭、紅色圣地,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先天條件。
近年來,市文旅局全面落實國家、省、市有關文化和旅游工作部署要求,不斷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革命文物保護、文旅康養發展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19年以來,我市成功創建37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泰寧、尤溪成功創建國家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區。2020年底,三明入選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
山海一家親。2021年6月,滬閩紅色教育主題活動在我市成功舉辦,簽約了一批上海服務三明旅游發展項目、開啟了上海、福建兩地文旅合作新篇章。
聚焦紅色旅游。我市爭創國家紅色旅游發展融合示范區,推出18條紅色主題旅游經典線路,9個點入選全國“建黨百年百條紅色旅游精典線路”,入選數量為全省第一;11個縣(市、區)均被納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重點建設區范圍;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革命舊址保護向上爭取資金位居全省首位,一批修繕后的紅色舊址煥發新生機。
在推動文化遺址保護利用方面,2019年6月、8月,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三明郊野國家地質公園順利揭碑開園;加快推動萬壽巖——格氏栲文旅融合項目建設,目前已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南山遺址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2017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榮獲“福建省重大考古發現特別獎項目”。
我市還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以及國家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實施三明非遺傳承保護十大行動,創新開展“周周有戲看”“夜三明百姓大舞臺”等活動,不斷鞏固提升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成果。其中,“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四季行”年度大型“旅游+互聯網”主題營銷推廣活動,被評為福建省首批優秀創意旅游產品。
處處都是景,四季皆可游。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持之以恒的推動之下,山川鐘靈毓秀、文化底蘊深厚的革命老區三明,文化旅游產業天地廣闊,未來可期!
記者 盧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