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記者就東江源頭污染情況,采訪了和平縣環保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縣環保局多次同上游的兄弟單位江西省定南縣環保部門交涉,但是“效果很不理想,我們也定期對河水進行監測,發現多種重金屬嚴重超標”,相關具體情況,該工作人員并未透露。
藏在山里的化工廠:設備簡陋、污水直排
4.5.6.藏在定南縣歷市鎮山里非法排污的工廠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崔曉林攝
2月8日,在村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坐落在山坳里、緊鄰“定南水”的定南縣歷市鎮龍下村。據當地人介紹,這里是非法排污小企業較為集中的地方。
進入山坳,在茂密的樹林里,隱約可見一些藍色廠房房頂和簡易的堆放原料的大棚。一個山坡上,一家生產塑料制品的化工廠正在緊張生產中。一名村民告訴記者,這家工廠叫“宏達塑料廠”,已經成立三年多了。
這是一家以回收廢舊塑料為原料的小型化工廠,廠房設備異常簡陋,工廠空地上堆放著未經加工處理的廢舊塑料,機器轟鳴、工人繁忙。觀察中記者發現,黑色工業廢水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順著山坡排放到下面的河里,由于水流比較急,山坡已經被沖出一條“溝渠”。廢水把岸邊的土地都染黑了,河水更是如墨一樣呈現濃濃的黑色。當地一位村民悄悄告訴記者,村子里的人為了保護環境,曾多次與工廠發生沖突,并找到定南縣政府反映情況,但是,不僅這家工廠依然排放,這幾年這樣的小工廠越來越多,環境也越來越糟糕。
記者的出現引起工廠的警覺,一位自稱工廠負責人的年輕人向記者表示,“明天我們就不排(放污水)了,我們馬上整改。”
記者順著村中小道走向山坳深處,繞過豐樹壩水庫,又一個簡易塑料加工廠呈現在眼前。和宏達塑料加工廠相比,這家其實根本算不上工廠,設備更加簡陋,唯一的簡易房是看守工廠的更夫居住的宿舍。這家工廠叫火夾水塑料顆粒廠,在生產用傳送帶旁邊,一條粗粗的塑料管臥在草叢中,另一頭一直伸向山下的河流。看守工人告訴記者,由于臨近春節,老板和工人都回家過年了,工廠只有他一個人看守。
站在通往歷市鎮的一座橋上往下望,眼前的畫面更是令人驚愕,橋下的河水呈粉紅色,兩岸的沙泥也都變成了紅色。當地村民告訴記者,不遠處是一家選礦廠,由于經常洗選鎢砂,導致河水變了顏色。
記者在山里轉了大半天,發現了包括塑料廠、洗砂場及鎢砂選廠在內的十幾家小企業。后經當地環保部門證實,這些工廠一半以上未辦理相關部門審批手續,且無任何環保治理措施,廢水直接排放,對河流水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2月8日下午,記者來到定南縣環保局,監察大隊大隊長劉冬云向記者表示,縣里正在規劃建設的“定南縣精細化工產業園”目前正在起步階段,不存在非法排污現象。當記者問到河水變黑、變紅及山坳里小加工廠現象時,劉冬云坦言“確實存在非法小工廠向河水直排污水問題”,一位自稱姓鐘的副局長表示,“一定向上級領導匯報,一定及時整改。”
定南全縣沒有一家工業污水處理廠
在定南縣老城區北背簍小區,一大片空地已經被平整出來,附近可以看見一些廠房。這里,就是被定南縣視為重點建設項目的“定南縣精細化工產業園區”。 縣委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共有5家企業在產業園落戶并已投產,縣政府正在抓緊進行招商引資工作。
采訪中記者發現,這個建設中的產業園區緊鄰省道,而馬路的另一側,就是東江的源頭水源“定南水”,而在園區規劃圖上,記者并沒有看到標有污水處理廠位置的圖標。
一問之下,記者大吃一驚,原來,整個定南縣,只有一個生活污水處理廠,全縣工業污水處理廠的數量為零。“我們已經規劃了一家工業污水處理廠,很快就會開始建設了。”定南縣環保局鐘姓副局長向記者表示。
當問及沒有污水處理廠,園區內已經投入生產的企業如何排污時,縣環保局監察大隊大隊長劉冬云向記者表示,已經落戶的這幾家企業,有塑料玩具廠、油墨廠、玻璃廠等,這些企業要么基本不存在排污問題,要么排量很小,而且環保局對它們的管理很嚴格,目前沒有發現向河里直排廢水污水現象。
采訪中,記者還發現,定南縣是江西有名的飼養生豬大縣,豬糞等污物對河水的影響亦不可小覷,“我們對生豬產業造成環境污染現象非常重視,今年,縣里專門出臺了《定南縣畜禽養殖區劃定方案》,確立了轄區內禁養區、限養區和可養區,從源頭上控制了畜禽養殖污染源。”劉冬云向記者表示。
2月16日,定南縣委宣傳部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了對非法排放企業的整改情況:近年來,定南縣對巋美山鎮原有80多家對河流水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鎢砂選廠進行了拆除,有效地保護了東江源頭水環境質量。此外,對該流域3家非法開采稀土污染環境的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遏制了稀土開采對東江水質的污染,并一直保持高壓態勢進行整治;對其他小作坊式的生產加工行為進行專項治理,2014年以來對宏達塑料顆粒廠、火夾水塑料顆粒廠(正是前文提到的兩家——記者注)、龍下洗砂場及3家鎢砂選廠依法立案查處,責令停止生產,對宏達塑料顆粒廠符合產業政策的引導其補辦了環評審批,并督促其執行好環保“三同時”制度,按環評要求建好環保治理設施后,經驗收合格方可生產;對新落后企業嚴格執行環評審批制度,經環評審批后方可建設,建成后經環保驗收后方可生產。
3月15日,記者撥通和平縣下車鎮和一村村支書黃美華的手機,聽說定南縣在大力整改非法排污,黃美華顯得有些不以為然,“以前我們去找他們(定南縣),也是說整改整改的,可是水質卻越來越差,就算把排污徹底治住了,要想恢復像以前那樣清澈純凈,也不是一年兩年能做到的。不過,畢竟事情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我們等待河水變活的那一天。”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作者:崔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