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隔三差五就會開船去水庫對岸的林場勘查,經常會看到鴛鴦成群在水庫里活動。”11日,浙江省母親河源頭——錢江源省級濕地公園的“船老大”朱文林駕駛著船,小心地與遠處嬉戲的鴛鴦保持距離,時不時望向鴛鴦的眼睛里滿是慈愛。
朱文林是錢江源省級濕地公園水湖景區的老隊長,日常就負責開船將林場的護林隊員、游客載到錢江源省級濕地公園內齊溪水庫的對岸。2012年秋后的一日,他如往常一樣將船開向對岸時,忽然發現遠處水面有幾只野生鴛鴦,而他幾乎已經十五年沒有在水庫見過鴛鴦了。
鴛鴦是中國著名的觀賞鳥類,亦被看成愛情的象征,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而在1997年之前,鴛鴦是開化縣齊溪水庫內常見的小型游禽。
“1985年齊溪水庫開始蓄水,之后一兩年鴛鴦就來了。后來因為周圍的居民的活動,從1997年開始就看不到了。”浙江省母親河源頭——開化縣林場高級工程師喬衛陽告訴中新網記者。
鴛鴦消失,讓管理方意識到周邊居民對水庫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自此開始加大對湖區、林場的管控力度,增強對這片區域的保護:修筑水壩、蓄水池、防火線等設施,實行生態補水、補植、造林,每天派專人巡護……
種種保護措施不斷改善著水庫的生態環境。2011年1月,浙江省林業廳批準建立錢江源省級濕地公園,齊溪水庫也劃在濕地公園內。這片湖區也重新獲得了野生鴛鴦的青睞。
“2012年、2013年都發現了幾只,到了現在已經有兩三百只了,而且不像原來那樣要遷徙,基本上每天都看得見。”朱文林說。
記者了解到,鴛鴦一般每年3、4月份,會遷徙到東北繁殖地,9、10月份再南遷回來,在中國貴州、臺灣等地也有鴛鴦并不遷徙,是留鳥。而齊溪水庫的這些鴛鴦從2014年開始,竟也有了成為留鳥的趨勢。
喬衛陽介紹,這其中的原因可能跟水庫的環境有關系。水庫里的水溫在冬天一般能達到4度左右,鴛鴦平時就棲息在水庫邊的闊葉林里,吃一些野果,草的種子,以及水里的螺螄、小魚小蝦。
能在水庫再見到這些“愛情鳥”,園區內的工作人員對它們也非常關注。因著鴛鴦膽子小,工作人員平時都會注意,不去打擾它們的生活。朱文林說,他現在偶爾還會帶一些玉米粒,撒在鴛鴦平時活動較多的區域。
如今,這些野生的鴛鴦已經漸漸習慣了在齊溪水庫里的生活,錢江源省級濕地公園也將繼續維護園內的生態環境,保護這些精靈的生活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