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聽過這樣一句話“身上如果有外傷就不能吃醬油,不然傷口會發黑,留下疤痕”。
但實際上,有外傷不能吃醬油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醬油作為中餐的傳統調味品,是由黃豆發酵而成的產物,主要含氨基酸、鹽、水等物質。醬油并沒有增加光敏感的功能,所以不會對黑色素細胞的合成、運輸、分解有促進作用。
因此,人傷后吃醬油并不會引起皮膚色素沉著。
醬油不是影響傷口恢復的因素
傷口愈合的核心在于執行修復功能的各類細胞是否能夠良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感染則是傷口愈合的大敵。
一旦傷口內存在活動的致病菌,它們產生的酶及毒素等會大大干擾正常的愈合過程,嚴重時傷口內會形成化膿性病灶,加重組織的破壞。
所以,醬油并不是影響傷口恢復的因素,傷口恢復情況與愈合期間吃什么顏色的食物并沒有關系。
我們要知道,引起皮膚顏色發黑的物質是黑色素,它是由表皮中的黑色素細胞分泌而成的。當紫外線照射到皮膚上作用于皮膚基底層,肌膚就會處于“自我防護”的狀態,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以酪氨酸為材料生成黑色素。
而我們受傷之后,由于新生的皮膚比較嬌嫩,淺表創面愈合后的黑色素沉著,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機體的自我防護機制,它有助于對抗紫外線的損傷。
如何預防傷口的色素沉著?
專家給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抑制疤痕增生治療至少需要3個月,在此期間涂抹藥物和彈力加壓可以緩解色素沉著;
二是要注意防曬,如果是面部傷口,則應該減少接觸或遠離部分電子產品從而減少輻射;
三是要避免食用光敏感食物,比如萵苣、蕎麥、菠菜、韭菜等。
如果不小心受傷,應當盡量避免傷口感染、發炎,并且要注意防曬,這才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民間的一些謠言并不可信。
“醬油”終于不用背鍋了!